天獅李金元榮登2017胡潤社會大學英雄榜第14位
發布: 2017-02-15 15:10:59 作者: 佚名 來源: 天獅


2017年2月14日胡潤研究院在上海發布《英雄不問出處—2017胡潤社會大學英雄榜》,列出了胡潤百富榜上前100名沒有全日制本科或研究生學歷的企業家。登上胡潤百富榜的2000多位資產達到20億及以上的企業家中,有一半企業家沒有全日制本科或研究生學歷。胡潤先生表示:“上榜企業家的一半都沒有全日制學歷,按照社會標準,這些人或許最不可能成功,但從這個報告來看,他們成功了,而且創造了非常偉大的企業。通過做這個報告,讓我學到了‘英雄不問出處’這句話。”

《英雄不問出處—2017胡潤社會大學英雄榜》
1958年,李金元出生于河北省滄州滄縣李龍屯村。在他剛剛學會自己端著碗吃飯的時候,就知道了什么叫挨餓。三年的自然災害和當時的人民公社化,讓他早早把挨餓與貧窮聯系了在一起:要想天天能吃飽飯,必須趕走貧窮。他14歲時,就跟父親鬧著要上班,要參加工作。要自己掙錢。父親看他年齡太小,打算過兩年再讓李金元去找活干。可李金元上來勁了,一天要跟父親鬧好幾次。父親纏不過他,就托人李金元送華北油田,當了一名連工作服都穿不起來的石油工人。別看李金元才十幾歲,倒很懂事,很勤快,有空兒就主動幫助老工人洗衣服、打飯菜倒、洗臉水,大家都非常喜歡他。有時候,幾個老工人下班后,坐在一起喝酒,也喊減李金元座場。在油田大部分時間都野外作業,條件是非常艱苦的,而且流動性大。李金元倒覺得很有意思,很好玩。按照他的話說:今天到這去,明天又到那去。天地很大,很適合自己的性格。
李董2004年接受《鄉約》欄目專訪
兩年后,領導把李金元從艱苦的第一線調到了后勤,讓他負責全工段的飲食生活。騎著三輪子車,到城里買米、買菜,打油、買肉,就是李金元的主要工作。從來沒有接觸過經濟工作的李金元漸漸地發現,這一買一賣,里面有很大的學問,有賺錢的路子。李金元想,為什么一些人不顧工商部門的查處,依然偷偷摸摸地搞所謂的“投機倒把”,原來做買賣比做工來錢來得快。此時的李金元心里癢癢了。就在他19歲那年,也就是1978李金元辭退了油田上的工作,也偷偷地加入了投機倒把的行列。李金元搞投機倒把可不像小商小販一樣,提一個竹籃賣個花生,倒騰幾個雞蛋,他上來就玩大的。他到農村里收糧食,收豆餅,然后用60噸的火車皮,一車車地往南方運,這一趟上來就純賺好幾萬元。讓李金元玩得更得手的是,他到農戶家收糧食,收豆餅,從不支現錢,等貨銷完,貨款匯到手時,他再把該支付的錢一分不少地送到農戶手中。不少農民說,你別看小李留著頭發長,穿得也很洋氣,像二流子似的,人倒很實在,很仁義。
盡管李金元的投機倒把活動是在鄉下偷偷地進行的,最后,還是讓工商局發現了。一天,李金元剛剛收到從南方匯過來的一筆貨款。突然,大街上的大喇叭響了,是工商所某某所長的聲音:“李金元到工商所來一下!李金元到工商所來一下!”連續喊了好幾遍。李金元一聽事不好,趕緊把那筆貨款轉移出去。然后,來到了工商所。當聽說,要對他施行處罰時,李金元急了:“我這錢,也不、不是偷、偷來的,也、也不是搶、搶來的,你們罰我干啥?憑力氣掙錢還有錯嗎?”
憑力氣掙錢當然沒錯。可是在當時計劃經濟條件下,投機倒把就是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這一點恐怕當時不到20歲的李金元沒有意識到。然而,正是由于這個沒有意識到,卻恰恰培養了李金元的經濟意識。在別人還不敢干的時候,李金元已經放開手腳了;在別人想干的時候,李金元已經成為駕馭市場的“老手”了。在改革開放初期,李金元以“老手”的身份出現在了滄州的商海中。他到廣州販手表,到溫州販服裝,到內蒙古販羊皮,到青海販糧食,自己還成立了一個×××貿易公司。此時的李金元才24歲。
后來,服裝干洗店開始出現在大都市里,生意非常火爆。李金元一看:生意來啦!他滄州找了幾間大房子,扯電纜,安機器,忙碌了一陣子后,接著就鳴炮奏樂,開張了。干什么?不是洗衣服,而是造干洗機械。說李金元是駕馭市場的老手,就在這兒。他從不步別人的后塵,而是另辟蹊徑,獨報冷門兒。這時,各地的干洗店蜂擁而上,李金元就坐家里大賣特賣干洗設備,而且是供不應求。賣干洗設備與辦干洗店相比,哪個生意火?哪個掙錢多?李金元心里早就把這個賬算好啦。
然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盡管李金元的干洗設備造得很好,賣得很火,但是在生產運作方面。還是缺少點現代化大生產的理念。一臺干洗機有上百個零部件,有幾十條電路和一些電子原件。按照現代企業的生產模式,零部件,委托其他廠加工,我負責組裝。這樣能減少投資,提高生產效率。可是李金元卻少了這一手,干洗機上的大大小小的部件都是自己加工制造,結果弄了一個“小而全”。不然,李金元就成了干洗設備制造行業的巨頭啦!
李金元聰明、能干,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商人。但是,有時候他做出的決定,卻令一般的商人感到不可思議。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萬元戶還是新生事物。千千萬萬中國人,特別是中國農民都為能成為萬元戶而四處奔波、拼命勞作的時候,李金元的一個率性決定,讓周圍的許多瞪大了眼睛而半天沒有說出話來——
那是李金元賣干洗設備的第二年,外面有不少設備款還沒有寄回來,算起來得有40多萬。李金元催了好多次,對方解釋說,眼下手頭資金緊張,過兩個月你再來一趟吧。
“時間就是金錢”。這是從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深圳特區傳出來的一句當時令眾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口號。20幾歲的李金元卻悟出了其中的真蒂。他想:一個大活人,不能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要那40萬的死錢上。于是,他放棄了要賬,用要賬的時間建起了一個面粉加工廠。
眾人不解地問:“要賬與發展兩者可以兼得,你為什么非得要放棄要賬?”李金元回答說:“咱們都好說舍得、舍得。什么叫舍得?舍與得是一伙的,你沒有舍,哪里能有得呢?”
1993年,李金元已不滿足在滄州的小打小鬧,決定到外面闖蕩一番,干大事業。他來到了天津。他萬萬沒有想到,他邁出家門的那一步,就那一步,恰恰是李金元生與死、成與敗的轉折點。
他來到天津后,把目光投向了一個自己并不熟悉的領域,生產一種高科技含量的營養品——骨參。雖然對營養素領域他一竅不知,但出于商人的敏感,看好了這個領域。他花80萬元買回了骨參生產配方,又貸款1200萬元,在天津市武清縣建立一座4000多平方米的生產廠房。經過9個月的努力,很快進入了緊張的試車階段。試車這天,同事們備足了喜慶的鞭炮,食堂備好了豐盛的大餐。人們翹首企盼著第一批合格產品的下線。可是,試車一天天地過去了,一直持續了三個多月,整整投進了180多萬元的生產原料,產品卻一直沒有走出生產錢。當李金元回頭找項目發明人時,那個人早已銷聲匿跡了。曾經的希望傾刻間變成泡影。
1200萬,一下了砸進去了,連一個響都沒聽到。李金元的精神崩潰了,失眠了。他在一支接一支地猛吸著香煙。平時,他一天只能吸一包香煙,此時,一天要吸三包。他是在用尼古丁麻醉自己,還在煙霧中尋找其他的出路?
窗外,寒風刺骨。前幾天下過的一場小雪至今尚未融化。寒夜籠罩著的京津大地早已從白天的噪雜聲中靜了下來。
當時針指向零晨2點的時候,李金元從煙霧繚繞桌子前站緩緩地起來,彈彈身上的煙灰,對著窗戶玻璃摟了摟前額上的頭發,然后從容地推開門朝著廠區外的一個大水坑走去。
正在廠區內值班的一名保安在巡邏時,發現李金元的辦公室空無一人,而電燈還亮著。這位保安馬上意識到:出事兒啦!便飛快地跑去喊廠里的閆玉朋等人。閆玉朋等人從睡夢中驚慌地穿上衣服,向前來報告的保安簡要地詢問一下情況后,兵分幾路,四處尋找。他們找遍了全廠的各個角落,仍不見李金元的蹤影。于是,大家又擴大尋找范圍,從廠內找到廠外。此時,閆玉朋帶著幾個人直奔離廠區一華里外的那個大水坑。原來,自從試車失敗后,對李金元的打擊太大了,情緒極不穩定,幾次都流露出了要輕生的念頭。這一點,恰恰被細心的閆玉朋發現了。于是,他暗地地囑咐保安人員,一定要留意李金元的舉動和行蹤,有情況立即報告。李金元突然半夜出走,肯定是兇多吉少。那個荒郊野外的大水坑,不知是何年何月形成的,足有兩三米深。夏天,坑周圍荒草叢生,水翻氣泡,蛙蛇亂竄,野鳥驚飛。冬天,這里雖然見不到了蛙蛇亂竄,但是人跡稀少,枯草搖曳,風嘯波鳴,一片殺氣。是投水自盡的好地方。
閆玉朋等人跑到水坑邊一看,水坑深處果然有一個黑影。一見此景,大家腦子里“刷——”一片空白,接著,眼淚一下子與那坑里的冰水融為了一起——完啦,李總真的跳水自盡了。這時,有一個20來歲、不懂什么叫悲傷的小伙子,在大家都掩面哭泣的時候,他卻蹲在地上死死地盯住水中的那個黑影。盯了半天,只見那個黑影不像是人落水后浮上來的尸體,而是在有規律地運動。這個小伙子突然叫了一聲:“李總沒死,他在水里游泳呢!”大家趕緊擦擦眼淚,定睛一看,果然那個黑影在水里游泳哪。
大家齊聲把李金元喊上岸,并幫助他穿好衣服。“大冬天的你下水坑里什么干啥去?”
李金元面無表情地說道:“眼下企業遇到了困難。要克服這些困難,我必須磨練自己的意志,有了堅強的意志,才能不為困難所嚇倒。所以,我就到坑里游泳去了。不是毛主席早就說過嗎?我們要到大江大浪中鍛煉自己!”
自從那天到水坑里游泳后,李金元的意志似乎更堅強了一些。他知道,要想讓企業生產出產品,必須求教于專家,而且是一人好心的專家。上次買骨參配方,李金元不僅向對方支付了80萬元的轉讓費,而且還給對方買了一輛“福特”牌轎車。結果什么也沒有生產出來。這回要找一個好心的專家幫助解決生產工藝上的難題,又要花多少錢呢?一天,李金元從一本專業雜志上看到了鄭彭然的名字。鄭彭然,中國著名的食品專家,天津市衛生防疫站權威人士。李金元眼前一亮:也許鄭老能幫這個忙。他立即趕赴天津,向鄭老求援。可是到鄭老家不能空手去吧?帶什么呢?李金元摸摸自己的口袋,只有32元錢。無奈,只好買了幾斤香蕉見鄭老了。鄭老與李金元談了不到20分鐘,覺得這位造訪的陌生人很樸實,而且的確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便答應說,這個忙一定要幫,不留余力。
幾天后。鄭老邀了另幾名專家直奔李金元的骨參生產車間,經過幾番的觀察論證,認為這是工藝上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李金元還需要追加投資400萬元,再上幾個關鍵設備。李金元上咬牙:貸款投資!幾個月過去了,李金元盼望已久的產品終于走出了生產線,此時的產品已不是骨參,而高鈣營養素。
伴隨著新產品開發成功并投入批量生產,在天津拼打了兩年的李金元終于見到了奮斗的成果,他滿懷喜悅地目送著一車又一車產品走出廠區,送往全國各地。此時,緊張而疲憊的李金元,的確該坐下來喘口氣兒了。不料,從財務室傳出來的一個又一個消息,如陣陣寒風,鉆心剌骨,讓李金元焦急不安。產品經銷商們只銷貨物,卻不及時地支付貨款,一環扣一環的三角債把李金元和他的企業逼進了死胡同。在這時,很多人包括李金元的親戚都認為,李金元的企業必死無疑了,誰要沾他的邊兒,誰肯定就要倒霉。
此時已經到了1995年春節,盡管企生死未卜,前景難料,李金元還與往年一樣回滄州老家走親戚,給長輩人拜年。初三,李金元到自己的大叔家拜年,敲了一陣門,前來開門的是自己的堂妹,她一見是李金元,就把門開了一個小縫問:“你這時候來干什么?”李金元一下子被問蒙了,“給大叔、大嬸拜年啊!”那個堂妹沒有領他的情,依然是雙手把門,沒有讓李金元進院的意思。在進退兩難的境地下,李金元臉一紅,從門縫里擠進去了。走進屋,包括自己的親大叔、大嬸在內的七八個親戚,沒有一個搭理李金元的。因為他們都怕李金元向自己借錢。
李董為誠信賣奔馳換夏利
創業的艱難,親朋的冷落,逼得李金元已經走投無路了,最后只好將自己心愛的奔馳車賣掉了。
艱難、冷落、困惑、無助,讓李金元感到苦悶、不平,無奈。一天夜里,他撥通了遠在東北三叔家里的電話,想對三叔述說一下自己目前的處境。可是,沒說兩句,李金元便失聲痛哭了起來,隨即就把電話掛斷了。三叔知道李金元是一個寧折不彎的硬漢子,在電話里沒說兩句話便失聲痛哭,這是一種不祥之兆:李金元肯定會因此而走上絕路。驚慌的三叔立即撥通了李金元父母家的電話,商量對策。接著,一家人便悄悄地安排著李金元四個孩子的撫養之事,這顯然,老人已經預感到了此時的李金元必有大難,而且絕對是過不了這道坎了。
就在李金元在生死線上徘徊的時候,有人建議他,采用網絡直銷方式銷售自己的產品。別說,這一招還很靈,頓時讓李金元感到峰回路轉,別有洞天。他大手一揮下子,天獅產品的網絡直銷分公司在全國各地紛紛出現,產品銷售額直錢上升。然而,突如其來的一場變故讓天獅的銷售額一下子跌至零。李金元和天獅集團又面臨著一個新的選擇。
1998年,國務院發出禁止傳銷經營活動的通知,包括天獅集團在內的直銷和傳銷企業必須轉軌轉制,實行店鋪經營。李金元面臨的問題是直銷人員的退貨。當時全國有350多萬人為天獅集團直銷產品,改制后,這些人手中總價值達一億多元的貨物要在短時間退回天獅集團。天獅產品由當初的店鋪經營改為網絡直銷,再由網絡直銷改為店鋪經營,這么折騰,讓李金元又蒙受了不小的損失。但李金元說:我必須要聽從國家的政策,轉軌轉制。
商海多變,市場無情,由農民成為一個企業家,李金元深感自己的毅力不夠,開始用男人最不愿意接受的方式來考驗自己,折磨自己了,那痛苦的滋味至今依然是記憶猶新。
1996年8月17日,李金元突然宣布戒煙了。當時他給辦公室打電話說,把我的那一箱多香煙必須送人,你們拿著吸去,從現在起我要戒煙。李金元回憶,戒煙是很痛苦的,到夜間都睡不著覺,在床上都出汗,腿都團團著,非常難受,非常痛苦。既然戒煙了,無論多么痛苦,都不能吸,堅持到底。
李金元在以頑強的毅力與煙癮作斗爭的同時,也在悄悄地叩著海外市場的大門,開始了第二次創業。
網絡直銷在國內受挫后,李金元開始瞄準前景廣闊的海外市場,他要把天獅集團的產品通過網絡直銷的方式打到國外去。那么,做為一個小型的民營企業,怎樣才能撬開國外市場呢?李金元的辦法是:千斤撥四兩。初進俄羅斯時,李金元在圣彼得保營建銷售隊伍,前來聽講座的人不少,購買產品的卻不多。有幸的是,有兩個俄羅斯老太太買了兩盒天獅集團的鈣沖劑。可是,她們拿回家去先喂狗喂貓,狗貓吃了沒問題,她自己再吃。
盡管如此,李金元絲毫沒有放棄對國外市場的追求,他們憑借自身頑強的毅力和多年來在逆境中磨練的一顆堅強的心,用四兩撥千斤的辦法,一寸寸地敲著國際市場的大門。
已進入不惑之年的李金元把自己全部的精力用于開拓國際市場上,世界各大城市都曾出現過他的身影。成為倍受人們關注的人物:2000年8月3日上午,莊嚴的莫斯科紅場突然宣布戒嚴,全副武裝的軍警在紅場周圍拉上了警戒線,100多位俄羅斯政要伴隨一支豪華車隊浩浩蕩蕩地開進了紅場,不少俄羅斯人奔走相告:“他來啦!他來啦!”掌聲、鮮花、熱情的人群把李金元包圍的水泄不通。
目前世界上有幾百萬不膚色的人在為天獅服務。2003年,天獅集團在德國舉行有五千參加的國際年會上,李金元拿出100輛寶馬轎車、30架飛機和40艘游艇來獎勵在向海外有突出貢獻的員工們。頒獎那天,地面、空中和水上熱鬧非凡,金發碧眼的老外們驚嘆不已,這位中國的企業家可玩大了。作為一個企業來說,舉辦這樣一年一度場面盛大的國際盛會,即便歐洲也是并不多見的。
一次李金元去非洲。他開完會到一家市場的路上,看到路旁有一個螞蟻山。他停下車,走到螞蟻山前照了一張照片;他想:做事要有一種精神,螞蟻雖小,但它有一種螞蟻精神,能堆成山,何況人,螞蟻有這種精神,天獅人更應該有這種精神!少一個國家,天獅集團的發展網絡也不算是全球。少一個國家的貨幣,也不算天獅集團在國際市場上創外匯。
他用22年的時間,將天獅事業拓展到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4000萬家庭提供優質產品、教育和事業機會,提升生活品質,創造了商業奇跡。
他用22年的時間,將大健康理念傳播至全球,興建了泰濟生醫院國際健康管理中心,致力于人類的健康事業。
他用22年的時間,建校興學,創建了一所大學,51所天獅博愛學校,致力于民族教育水平的提升。
他用22年的時間,熱心公益,捐贈款物超過15億元人民幣,孜孜不倦,反哺社會。
他不僅是一位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他還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社會活動家、民間外交家。他是中國最具影響力人物,因社會科學研究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被國務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貼榮譽,連續三屆獲得國務院頒發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稱號并收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2013年成功入圍年度經濟人物30強。亞太經濟卓越貢獻之華商領袖,世界杰出華人勛章,聯合國生態與生命科學院榮譽博士。
地球雖然大,不如天獅人的決心大
李金元的手很有特點,手掌大而且寬厚有力。正是這一雙大手見證著李金元幾十年的風雨歷程。關于他的手,有這樣一個故事:2001年李金元出訪泰國,一位泰國的政府要員跟李金元握手時,頓時感覺到李金元的手不一般。在稍后的晚宴上,這位要員品評李金元的大手,而李金元回答說,我的心比手還要大。的確,李金元的心就是比別人寬廣,不然他就成不了世界級企業家、全球直銷界的領軍人物。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