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之偉:“小木匠”做化妝品,30年成全國規模第一
發布: 2017-03-18 15:31:18 作者: 蘭春姮 來源: 正和島

都說現在是實體經濟寒冬,在2016年不確定的國際環境下,隆力奇的國際業務卻增長20%,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化妝品企業。如果可以,我很想用“一間畫出的企業”來形容隆力奇。既是藝術的畫,也是工程的畫。隆力奇的特色小鎮、自動化設備車間、農業生態、大型超市,很像一個畫家作出的不同畫作。而畫出隆力奇的人,正是它的創始人徐之偉。
3月8日,在正和島江蘇區舉辦的島親走進隆力奇活動中,徐之偉向三十多位正和島島親分享了隆力奇的發展故事和他的管理理念。過程中,我們看到了隆力奇的獨特之處。

01 匠人創始者:不管做什么,先畫個圖紙
1953年出生的徐之偉,今年64歲。他年輕的時候在生產隊,每年做840個勞動工,7分錢一個,年薪58.8元。為了生存,他16歲就開始拜師學做木工。
在做木匠的時候,他隨身帶著工具,每當東家有修改意見,他就拿出工具來修修補補;加之他自身做事一絲不茍,追求極致,每次做工一定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直到東家和自己滿意才好。
徐之偉還很有做產品的稟賦。他會去琢磨什么場景需要他去做家具,比如人家兒子結婚、女兒出嫁,或者換房子裝修的時候。在做以前,首先是想,畫圖紙,跟東家溝通。這些想法形成了徐之偉獨特的“木工理論”,并用在了隆力奇的經營管理中。
“木工要畫圖紙、要結果導向、要把過程展示給人看,還要做得美觀”。
“要做一個新產品,我也是這樣,把設計的思考工作做在前面,跟員工、社會上的專家聊,問他們的建議”。
“我們做實業的是有這樣的一個特點,它是絕對的結果導向。到時間,你就必須要交出一個作品來”。
“有時候,我把工作帶到東家那里去做,讓他們看著,對我就很放心,做出來的效果他們也特別滿意”。
徐之偉的這段經歷也再次驗證了喬布斯那句,你人生的每一個經歷都是有用的。
02 流程與品質管理:表單是流動的,其他是固定的
徐之偉在1986年創辦了隆力奇的前身:常熟市蛇業公司。起初是研制和制作蛇類保健品,1998年隆力奇正式進入了日化行業,生產化妝品和洗滌品。徐之偉致力于讓每個人都買得起、買得到隆力奇的產品。
隆力奇員工人數最多時有3萬多人,在2003年到2013年之間完成了從手工向半自動化、自動化的轉變,現在有近萬人;在全球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投資成立分公司,產品1000多個品種,涉及保健、醫療器械、護膚用品、洗滌用品、木器、有機農業、物流、金融和房地產等九大領域。當被問到如何管理如此龐大的規模,如此多元繁復的業務和產品時?徐之偉的答案是:表單。
“你可以去看,我們有很多很多的表單。我們還有一個權限的設計,比如一個經理的支配權限是2萬元,超過了這個數字就要上報更高一層的領導”,徐之偉介紹隆力奇的表單時說,流程、標準、表單、控制點、制度,我們就靠這些,“表單是流動的,其他是固定的”。當說到“表單是流動的”,徐之偉流露的表情就像是在欣賞一件藝術品。管理過程可視化也是徐之偉的管理信條:一目了然,溝通解決,不走極端。
一目了然,也就是流程可視化。在1999年,徐之偉就有用ERP管理公司的想法,隨后開始招標。經過一些調研和考慮,最后他們選的是用友。據徐之偉回憶說,當時他們給隆力奇設計的方案并不符合公司的實際需求。這時候徐之偉當了一把“產品經理”。
他對那位派給他的工程師說:“你給我的方案沒有用,我們要在紙上畫出來”。之后他找用友拿出最好的團隊和資源,他自己找了一套國際上最好的方案,同時把隆力奇的所有業務流程陳列出來,然后就在紙上一張張地畫。搜集了素材,理清了思路,畫出了產品,于是有了隆力奇的ERP。這對當時的ERP也是一種改進。
一家員工數以萬計的公司要實行一個ERP系統,要改變權益的比重,要把原本看不見的量化,要改變員工的習慣,可以說到處都是阻力。徐之偉說,隆力奇使用ERP的成功率是90%,因為他花了半年多來推進ERP在公司內的實行。這個項目的實施還使隆力奇獲得了哈佛商業評論“管理行動獎”。

03 在研發與品牌上狠狠砸錢
隆力奇是日化行業領軍企業,這個市場競爭格外激烈。目前在中國占據優勢地位的品牌,其擁有者多為寶潔、強生、聯合利華、歐萊雅等這樣的外資巨頭,本土企業不少被收購,然后成為銷售渠道的貢獻者,品牌和產品上再無發力。同時,日化產品正在遭遇來自互聯網的巨大沖擊。
要在這個市場繼續立足,品牌、科研和銷售能力都至關重要。前不久美即也被歐萊雅收購,其創始人佘雨原曾說,“我們需要迅速補足一些能力,比如科技研發能力、國際化運作平臺等”。隆力奇相對于一般生產消費品類的企業而言,恰恰贏在科研方面和品牌方面的巨大投入。
徐之偉說,消費品生產企業需要重視品牌度、知名度、美譽度。如果你是做消費品的,沒有人知道你,很快就做不下去了。隆力奇每年在廣告上累計投入30多個億,提高品牌度和知名度,并累計超過5個億投入公益事業 。
徐之偉很實在地說,“人們說無奸不商,商人逐利是沒錯的。但做商業,必須有人認可你。我們做慈善,會得到社會的認可,反過來對我們的商業發展是有幫助的。”隆力奇的品牌定位是:成為中國第一民族品牌,成為“民族隆力奇、世界隆力奇、百年隆力奇。”
隆力奇在科研上的投入也不容小視。每年引進國際和國內的1000多名人才。技術上重研發,在全球有清華大學隆力奇生物科技研究所等八大研發中心。隆力奇也借力專家的技術資源,徐之偉可以一口氣叫上七八個行業內研發專家的名字,而這些都是剛剛見過的。
04 智能化工廠:隆力奇4.0可以復制
應該說,隆力奇精于流程管理和研發技術的特質,正是它在日化紅海取勝的原因之一,也可以說它本身就有著工業4.0的基因。除此之外,徐之偉多年的建廠、供應鏈管理經驗也是建設和復制智能化工廠的一個優勢。
2015年11月,隆力奇啟動了德國工業4.0中國首家試點項目。隆力奇斥資6億建造了智能化新工廠,打造了工業4.0智能車間,實現了現場樣板化。并計劃在未來20年內,輸出供應鏈管理經驗和技術,在全球范圍完成10個智能化工廠的建設和投產。其中,第一個將建在江蘇省南通市如東栟茶鎮,通過創新模式,以10億元輕資產運營。
在常熟總部的隆力奇智能化生產車間,有來自全球最領先技術的智能設備,每個車間只能看到1到2名車間操作員。隆力奇每天迎接大量的訪客,有企業參訪,也有普通游客。走過隆力奇的工業4.0長廊,董事長助理王世桂如數家珍,告訴我們哪些是名牌牙膏產品的代工設備,哪些是知名品牌化妝品的代工車間。還有一間遮擋起來,是日本的。“他們有保密需求,那我們就放了一塊遮板”。
即便在不確定的國際環境下,2016年隆力奇的國際業務仍然實現了20%的增長。很多企業多元化往往不聚焦,隆力奇的多元化則聚焦于大健康,統一于流程和標準的管理。隆力奇不再代表某一款甚至某一類產品,而是代表著一類產品的品質和標準。隆力奇的OEM/ODM在2015年的業務總額已經達到4億,遠遠超過其它日化企業。
05 與優秀的人合作,每天都是星期天
徐之偉全年無休,每天從早晨工作到深夜,根本沒有星期天。除夕都幾乎不休息,初一一早就去辦公室處理事務。他時間緊張,但面色紅潤,無焦躁不安,腳步輕快,也不急匆匆的。他說,與優秀的人合作,每天都是星期天。
當被問到做企業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他的答案是管人。但并不是盯著人,而是跟各種能人合作。
隆力奇打造了多角度多層次的合作平臺。在這個平臺上,隆力奇做ODM、OEM,也做銷售渠道;既是研發者,也是技術的采用者。除此之外,隆力奇是公司,也是投資者;打造養生小鎮,同時也投資房地產;每年重度打造隆力奇品牌,同時也是其他企業的品牌孵化器。
在這個平臺上,隆力奇有非常多的合作者。不論是企業老板,還是普通員工來溝通,徐之偉總是笑盈盈地悉心聆聽。他說,父親從小對他的教育就是要有禮貌,否則就沒人愿意與你合作。
正是這種廣開門庭、快速擁抱合作者的姿態,使隆力奇能夠進行技術擬合型創新。當下的創新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技術突破以后找需求,一種是需求明確以后研發技術。徐之偉做的正是第二種。正因為他懂產品,會聊、會規劃產品,所以更擅長從需求開始。“什么對市場有需求,我們就合作研發什么”,徐之偉說。資源對接可以很快落地,一個新的產品很快就會送到隆力奇的研發中心去分析。正是由于極其善于合作,隆力奇才能快速跟上技術變革和智能化的大潮。

06 企業家是有目標、敢行動并堅韌不拔的人
徐之偉對企業家這個身份理解得很簡單、直接,也最切中本質。首先,企業家是追求盈利的。其次,企業家一定是有目標的人。要實現這個目標,會遇到各種困難。所以企業家需要有“攻擊力”,是指不斷克服困難的能力。企業家應該是堅韌不拔的,因為壓力很大,不確定的東西很多,你必須堅韌不拔。
企業家還應該獨立思考。比如當下都在提特色小鎮,徐之偉提醒到,特色小鎮重點在“特”上,沒有特色不好做。除此之外,還需要有政府的支持和能夠整合資源的高端人才。如果沒有這些條件,就不要著急做。
比如,隆力奇做的東方蛇園是基于當年隆力奇做蛇類保健品、蛇粉大賣上海灘的歷史;與以色列公司合作有機農場、養生小鎮也能與大健康這個定位和做保健品的業務配合。
徐之偉的座右銘是:人生苦短需努力,自強不息終得救。在工業4.0時代,隆力奇的努力得到人工智能的助力,或許可以期待更多的奇跡。
上一篇:隆力奇提升智造實力,以品質助力國貨發光 下一篇: 隆力奇首個4.0工廠復制項目落戶栟茶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