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部門認定廣東云聯惠公司涉非法集資,不要再被騙了!
發布: 2017-03-21 09:33:46 作者: 佚名 來源: 東莞新聞網


自稱“財富永動機”的廣東云聯惠公司被頻頻舉報涉嫌“網絡傳銷”,工商部門認定其不符傳銷“構成要件”但涉非法集資
“你消費,我全返”、“消費等于賺錢”、“消費全返模式超越時代50年,永動世界500年”、“公司很快在美國掛牌上市”——近兩年來,一家注冊地在廣州,名為廣東云聯惠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聯惠)的電子商務平臺,以“消費資本論”和“財富永動機”為理論依據席卷全國,發展至數十萬聯盟商家和會員。
今年上半年,云聯惠被消費者頻繁舉報至國家工商總局、廣東省工商局,指其涉嫌“傳銷”。6月和本月,寧夏和湖南相繼發布防范云聯惠“非法集資風險”的緊急通知,并將異常情況通報至公安部和銀監會。18日,廣東省工商局回應羊城晚報記者稱,云聯惠運營模式暫不符合傳銷的“構成要件”,但涉嫌非法集資。目前廣州市金融管理部門和公安正在調查此事,工商部門協同配合調查。
A 瘋狂:沉迷云聯惠致家庭矛盾
湖南女孩祝琪(化名)已經很久不跟母親說話,這源自母親瘋狂地迷上云聯惠“賺錢模式”。由于家人對待云聯惠有認識分歧,而相關職能部門又未對云聯惠的“傳銷傳聞”作出明確表態,投進巨資的祝琪母親與其繼父已經離婚致家庭分崩離析。
祝琪告訴羊城晚報記者,母親大致是在去年年中沉迷“云聯惠”。在聽聞商家付費加盟、可吸引顧客后,母親前前后后共投進了好幾萬元進去。“她經濟實力又不是很強,但怎么也聽不進家人的勸解,硬認為賺大錢的機會來了,往里面砸錢。”
據云聯惠宣傳冊稱,“云聯惠商業大系統”是創始人黃明歷經近十年研究而創立的。其運營模式是實現三角消費的“100%全額返還”,即成為云聯惠注冊會員的消費者,去云聯惠聯盟商家消費,由加盟商家提交消費總額的16%(傭金)給云聯惠。之后,云聯惠以每天萬分之五左右的返還比例,以積分轉換形式持續返還給消費者和商家。
為此,云聯惠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會員去商家消費10000元,云聯惠提取1600元。之后云聯惠按照每天萬分之五左右的比例,持續返還給消費者10000元;而商家提交的1600元,云聯惠同樣按每天萬分之五左右返還,直至返還完。
祝琪稱,其母親發現一個制度設計漏洞:買家跟賣家串通,以虛假交易的方式換取返還積分,進而提現。或者一人利用多名親友的信息,注冊多個賬戶,在手中幾經倒賣產生“返利積分”。“家人認為這樣做眼下得利,但長遠看有上當風險,但媽媽仍然不聽。”
祝琪遇到的情況并非孤例。在四川成都,肖潔發現自己和母親遭遇了同樣的困境:因母女對云聯惠有認識分歧,關系變得甚是緊張。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發現疑點,勸說長輩無效后開始在網上取得聯系,建立名為“反傳銷”的維權群。但時至今日,除國家工商總局在官網上有一條回應“云聯惠涉嫌傳銷,請咨詢廣東工商局”的答復外,眾人無法勸說沉迷的家人。
B 工商:不符傳銷“構成要件”但涉非法集資
要不要加盟云聯惠,有家庭內部分化的個案,也有父子同心的個案。9月18日上午,來自山西臨汾做地產行的石風(化名)跟著岳父,趕到廣州位于嘉禾望崗地鐵站不遠的“云聯國際中心”三樓,加盟云聯惠。石風交了999元入會費,成為一名“鉑鉆會員”。
按照云聯惠宣傳冊的講解,石風目前處于會員的最高級,鉑鉆會員下面還有兩級:免費的普通會員和交99.9元成為金鉆會員。會員級別越高,享受相應的權限越高。依照規則,石風從此享受消費積分返還,還有推薦所有會員的推薦權(發展下線)。
每推薦一個人,其在加盟商家消費一筆資金,推薦人就能拿到一筆提成。而石風的推薦人(上線),正是他的岳父。今年的6月,石風岳父首先成為云聯惠的會員。正是被云聯惠商業模式的吸引,他們專程趕到廣州。事實上,石風父子是近兩年來云聯惠全國數十萬入會會員中的一例。
在云聯惠的強勢宣傳推廣之下,每天均有不少來自廣東、山西、湖北、湖南、新疆等省內外商戶前來辦理加盟。“云聯國際中心”實為一棟正在裝修的大樓,位于廣州市白云區嘉禾彭上德興路,一條“打擊非法集資,維護金融穩定”的橫幅,懸掛在大廳入門處。
云聯惠招商部一名成員透露,云聯惠現有會員4500萬人,其中商家會員約15萬人,大多數消費者會傾向于在云聯惠電商平臺“云聯商城”消費。其稱呼云聯惠發行過四期股權,很快云聯惠將在美國發行價值一千個億的股權債券。旁邊一位30歲上下的云聯惠男會員聽后附言,“已做好購買的準備。”
面對持續不斷的“傳銷”舉報,9月18日,廣東工商局回應羊城晚報記者稱,今年3月廣州市工商局啟動過一次對云聯惠的調查,至今半年來也未停止過跟蹤調查。目前工商局認定云聯惠的運營模式,暫不符合傳銷的“構成要件”,但涉嫌非法集資。根據屬地管理原則,云聯惠涉嫌非法集資問題,正由廣州市金融管理部門和市公安局白云區分局負責調查,工商部門協同配合調查。
C 虛名:虛假宣傳+山寨獎項
“消費可全返”、“消費相當于存錢”。云聯惠宣傳的“財富永動機”返利模式,遇到的最大質疑聲為其模式是否可持續?由“中國反傳銷第一人”李旭組建的民間公益組織“中國反傳銷咨詢救助網”,近兩年不斷接到全國各地的咨詢者和求助者,稱家人變成了“云聯惠”的追隨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我仔細研究了云聯惠的模式,最大的問題就是運營怎么可持續?”李旭向羊城晚報記者分析稱:假設會員單筆消費10000元,云聯惠提取了1600元。按每天按萬分之五左右的比例返還,1600元約275天就返還完。加之云聯惠總的返還額度是10000元(返給會員)+1600元(返給商家),明擺著是虧本生意,它靠什么來持續?
李旭稱,無非兩條路:一是持續消費讓云聯惠持續進賬,后面的錢來補前面的賬;二是275天保留的現金流用作投資,靠盈利來彌補返還金。做投資,現金流則涉及資金托管和監管,怎么保障安全性?云聯惠沒有給出答案。“而第一種用后面的來賬補貼前面的返還金,等于是拉人頭,最后的人要面臨資金斷裂風險。”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互聯網金融法律專家楊東向記者表述了類似的擔憂,稱云聯惠的可持續性有變成“龐氏騙局”的風險。楊東表示,云聯惠在2016年3月投放給一家媒體的廣告版中,他的缺陷性論述被刪去且未告知他就發表,成了虛假宣傳式的變相“肯定其模式”。對此他深感不滿,要求刪除不實言論消除影響,為此還曾引發了一段法律糾紛。
記者梳理發現,在質疑聲中,云聯惠對其模式的可行性進行了辯解,并對外投放了大量廣告。這些廣告在云聯惠的對外宣傳中,被變相解讀為“權威媒體專訪”。如云聯惠宣傳手冊稱《廣東經濟》雜志在2015年10月號上對其模式大力肯定,記者向該雜志編輯部核實獲悉:云聯惠實為該雜志的理事單位。稿件并非新聞報道,而是主動投放的“軟文”。
在銷售的宣傳冊中,記者注意到云聯惠列舉自己獲評“中國科技創新型企業”,創始人黃明則獲得“中國民族品牌十大領軍人物”。上述獎項的頒發方為中國民族產業發展論壇組織委員會。而記者追根溯源發現,該組織委員會實為中國民族產業聯合會和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聯合主辦,而兩協會均在民政部今年公布的“離岸社團”、“山寨社團”名單中。
D 尷尬:智囊團成員冒充學者
為推廣云聯惠商業模式,有兩名標榜為“教授”的智囊團成員扮演了重要角色:一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國學教授”、“中國國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何智斌;二是“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知名學者”侯書生。兩人均為《云聯惠商業大系統》的編委,主編則是云聯惠的創始人黃明。
何智斌在云聯惠的宣傳冊中,身份介紹為“云聯惠全球戰略發展委員會主席”。他既為云聯惠作“云聯惠賦”,也給云聯惠“填詞譜曲”。在2015年“首屆999云聯惠國際消費樂返節”,以及湖北省內云聯惠的市縣級代理開業儀式上,何智斌均聲稱其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預祝“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為核實何智斌身份,羊城晚報記者多次致電中國社會科學院及中國社科院研究生,答復均稱“無國學教授職位”、“何智斌查無此人”。隨后記者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的“師資檢索”里查詢信息,同樣“查無此人”。
針對何智斌的另一“中國國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身份,羊城晚報記者登陸其官網顯示常務副院長為馮復加而非何智斌。與此同時,在 2016年5月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主管的中國社會組織網曝光的第七批“離岸社團”“山寨社團”名單中,中國國學研究院名列其中。
同樣,為云聯惠撰寫宣傳冊、安排媒體采訪、組織論壇介紹云聯惠創新模式的“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知名學者”侯書生,身份公然造假。公開活動中,侯書生職位介紹為云聯惠商學院名譽院長、北京云聯惠公司總經理。對此,記者致電國家行政學院核實。
國家行政學院答復稱,侯書生既非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也非所謂的“知名學者”。此前侯書生僅是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一名普通合作編輯,“2015年,我們發現他打著出版社策劃總監、教授身份的幌子在一些大學講課、搞活動,經警告無效,我們在2015年年底解除了合作關系。”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