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警方破獲特大民族資產解凍系列詐騙案 “微信+傳銷”發展4萬會員
發布: 2017-04-26 09:03:37 作者: 佚名 來源: 法制日報——法制網

“交3600元會費能分得1000萬善款,這可能嗎?”
“你說呢(苦笑)?”
“那為什么會有人相信?”
“一個人會懷疑,但周圍人都說是真的,那就成真的了。”
這是《法制日報》記者與“三民城”項目詐騙團伙成員武某某的一段對話,道出了大多數人被騙的心理變化過程。
近日,安徽省淮南市公安局破獲了以“民族資產解凍”為名的特大系列詐騙案,搗毀了“三民城”項目、“巨龍國際”項目兩個詐騙團伙。其中,“巨龍國際”案由公安部掛牌督辦。截至目前,專案組共抓獲犯罪嫌疑人38人,其中有25人被檢察機關移送起訴。初步查明被騙人數4萬余人,涉案資金2億余元。
交千元會費可得千萬“善款”
去年5月,安徽省公安機關接到網友舉報稱,有人利用微信平臺宣稱可通過“精確慈善”項目向受助人發放善款,疑似詐騙。經核實,發現自去年4月以來,已經有超過2000人參與項目,超過三萬人提供身份信息。但無一例外的是,沒有人收到過善款。
6月22日,安徽省公安廳將線索情況下發至淮南市公安局并指定其辦理;茨鲜泄簿殖檎{精干力量組成專案組,調查發現其中一名受害人是淮南市壽縣人張某。其在“慈善群”中,購買了“巨龍國際”以及“三民城”等項目,共花費了2.5萬余元。
“這兩個項目都是打著民族資產解凍的旗號,騙取錢財。” 淮南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副支隊長周斌介紹說,項目在運作時,號稱歷朝歷代的皇室、王朝復辟以及國民黨潰敗臺灣時在大陸和海外遺留了大量資產,這些財產數以兆億計,F在“國家決定”解凍這些海外的“民族資產”,但是為了規避境外敵對勢力的監視,避免不必要的政治風險,所以授權民間組織或企業發展“民族大業”。而這些組織或是企業要想解凍資金,需要一定的經費,所以就通過發展會員,收取少量會費的形式籌措經費。等資產解凍后,再按“功勞”大小,給會員發放可觀的善款。
“三民城”項目承諾每個人只要繳納1100元成為會員,可以得到一大筆善款以及特權,比如見官大三級,坐飛機只要1元錢。“巨龍國際”項目則推出兩個計劃:A計劃投資3600元成為巨龍公司國內原始股東,可以得到銀行解凍的1000萬人民幣、住房一套、轎車一輛,每月還發放15000元生活費;B計劃投資1萬元成為國際股東,獎勵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升級。
“剛開始宣稱的‘精確慈善’,只是吸納會員的幌子,讓會員先登記信息,加入微信群。之后,再拋出真正的‘誘餌’,以高額回報誘騙會員投資這些所謂的‘慈善’項目。”周斌說。
專案組研判,這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經順線追蹤,很快鎖定了以黃某某為首的“三民城”項目詐騙團伙和以王某某為首的“巨龍國際”項目詐騙團伙。在苦心經營了近兩個月后,8月6日,專案組抽調160余名警力組成14個抓捕組,遠赴福建、廣西、江蘇等8省,對主要嫌疑人實施同步抓捕,共抓獲黃某某、王某某等18名犯罪嫌疑人。
經審查,黃某某、王某某只是各自詐騙團伙的骨干成員,所帶領的團隊也只是整個團伙的一個分支。
利用“微信+傳銷”方式發展會員
隨著偵查的深入,兩個詐騙團伙的幕后操縱者——吳某某、李某某,進入警方視線,整個組織架構也隨之逐漸清晰。
“吳某某今年64歲,是‘三民城’項目的最上線,與其他四名元老級成員,組成五個小組,各自擔任‘組長’,發展下線成員,形成不同的分支。”周斌說。
與‘“三民城”不同的是,“巨龍國際”項目的詐騙團伙注冊了公司,采取企業管理模式運營。參與辦案的淮南市公安局八公山分局刑警大隊副大隊長岳光明介紹說,該團伙最高層是公司總裁真實身份是張某某,負責公司的整體運營和管理。他的下線是十余名“中層干部”,分別擔任黨委書記、副總裁、總經理等職務,各自負責一定區域。每個副總、經理手下都有眾多團隊,每個團隊都有“隊長”,管理著數量眾多的微信群。每個微信群還下設統計員,進行會員信息統計、匯總等工作。
據介紹,這兩個團伙都是通過微信群對會員進行控制和管理。領導層之間也會建立管理群,方便接受上級指令,討論團隊發展事宜。兩個團隊中下層干部之間還會交換會員信息,交叉發展下線。
圍繞兩個項目高層的涉案人員,專案組奮戰數月,又先后抓獲了犯罪嫌疑人13人。今年1月6日,公安部派出工作組將“巨龍國際”詐騙項目首犯張某某抓獲,3月13日,在福建莆田將“三民城”詐騙項目首犯吳某某抓獲。記者注意到,專案組抓獲的38名犯罪嫌疑人中,23人都曾從事過傳銷活動。
“此類案件改變了過去口口相傳‘接觸式’的詐騙方式,逐步向以網絡為工具的非接觸性新型詐騙轉變,成為了一種集返利、傳銷與詐騙為一體的混合型、非接觸式犯罪。”淮南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支隊長黃升忠說,“尤其是引入了傳銷手段,讓受騙人數呈爆發式增長。
“‘巨龍國際’項目A計劃中,團伙成員每發展一個下線可以提成300元,B計劃可以提成1000元,發展人數越多,提成越高,級別也越高。達到1000人以后,還會獎勵汽車或是折現。這就跟傳銷組織按人頭抽成晉級的方式一樣。”專案組民警張連閣說,這些“老傳銷”手上有資源和平臺,很容易將過去被騙入傳銷組織的成員,吸收到“民族資產解凍”的騙局中,成為新的會員,再讓他們去發展下線。這么一來,受騙人數成倍增長,連犯罪嫌疑人都說“速度讓人感到害怕”。
經初步查明,全國有4萬人受騙,遍布30多個省份。
買來地攤貨冒充寶藏組織“鑒寶”
令人驚訝的是,直至案發,很少有受害人向警方報案,甚至民警聯系取證時,很多受害人還堅信自己沒有被騙。為何這么多人相信這是能吃的“餡餅”,而非陷阱呢?
“這些犯罪分子非常‘專業’,會結合當下時事政治編造民族資產解凍的謊言,比如說這是扶貧政策、慈善事業等,并偽造一整套文件資料、財產憑證和寶藏,極具迷惑性。”岳光明說。
在專案組查獲了涉案物品中,有多張團伙高層與領導的合成照片、仿造的政府機關公章以及加蓋這些公章、用以推廣項目的“紅頭文件”。其中,最顯眼的是“百寶箱”,里面裝著“33億美元動款令牌”、“花旗銀行萬足金金磚”、“銀行存取密碼本”等各種“寶貝”。尤其是“銀行存取密碼本”,打開后用肉眼看都是空白的,用紫光燈一照,才能看到上面的賬號密碼。
“他們說這叫‘天機不可泄露’,其實就是運用了‘驗鈔燈’的原理。”岳光明解釋說,這些道具都是從路邊攤買來的或是找人定制的,非常廉價。但不是所有會員都能看到,只有達到一定層級才能“鑒寶”。讓這些人相信海外資產是真實的,回去再口口相傳給會員,更具有欺騙性。
利用專業道具誆騙會員只是第一步,之后團伙還會對會員進行持續性“洗腦”。在微信群臥底的淮南市公安局刑警支隊二大隊副大隊長高峰告訴記者,這些群組有著嚴格的內部管理,所有加群的人都要有熟人介紹,要用白底近身照做頭像,用真實姓名加推薦人姓名做微信名。成為會員后,還會收到會員證、團證、金卡等身份憑證。在群里活動,會員必須遵守“三大紀律”、“八項規定”,要“聽話、照做、積極配合”,一旦有人提出質疑,就會被警告、批評,屢教不改的就會被踢出群。
“犯罪分子很會把握受害人心里,使用‘饑餓營銷’方式,聲稱投資名額有限,只能吸納有誠信、需要善款的人加入,禁止官員、有錢人加入。有的人給一大家子人都買了,案發后還依然認為這是國家在考驗他們的‘誠心’。”岳光明說。
從受害人的年齡結構看,以老年人居多。別有用心的犯罪嫌疑人還將自己偽裝高齡的老人,騙取受害者的信任。甚至年僅38歲的張某某也號稱自己是83歲的老人,因為吃了“仙丹”才保持年輕。
但因為有些騙術太過荒唐,加上善款遲遲不發放,也有會員曾內心動搖過。岳光明介紹,這些團伙都會找借口蒙混過去,因為每筆投資金額不大,有些人會抱著僥幸心理,心想萬一是真的,就會一夜暴富。有的會員發展到一定級別,識破了騙局,但害怕下線會找他們退錢,也只能“假戲真做”,慢慢從受害者變成了施害者。
“‘民族資產解凍’詐騙項目繁多,手法層出不窮,雖然個案案值小,但全案案值大,涉及地域廣,被害人眾多,對社會影響非常惡劣。”黃升忠說,目前,刑拘在逃的還有9名犯罪嫌疑人。下一步,專案組將繼續圍繞“巨龍國際”的其他支線進行擴線偵查,并對這9人開展追逃工作。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