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極助力 《2016年全民中醫健康指數研究報告》發布
發布: 2017-05-18 17:35:24 作者: 佚名 來源: 無限極

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在人民健康事業中發揮獨特作用。2016年2月,國務院發布《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標志著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5月16日,《2016年全民中醫健康指數研究報告》在京發布,報告用中醫的理念,從中醫角度對全民的中醫健康狀態及影響因素進行調查研究,推動中醫藥行業與大數據分析接軌,為中醫藥的現代化和科學化提供新思路。該報告由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提供支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中醫藥學會等相關領導出席。
黨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十八屆五中全會也強調“堅持中西醫并重,促進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推進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既是增強文化自信的內在需要,又是增進人民群眾健康福祉的內在需要。

國家發布了《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密集出臺,使得中醫藥發展環境更優化,政策更有力。
此次《2016年全民中醫健康指數研究報告》融合傳統與創新,既是發揮中醫藥養生保健的獨特優勢服務人民群眾,也是社會資本助推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一次很好的嘗試,突出中醫養生中效法自然、天人合一、三因制宜的核心,與“健康中國”的大國策相契合。
本項目委托北京零點有數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開展調查,覆蓋全國七大區39個各級城市及農村,涵蓋了20-80歲群體8796個樣本,通過數據采集及分析,對我國居民的中醫健康狀態:部位、性質、程度等,及健康的影響因素:情志、飲食、起居、運動等進行調查研究,主要調查結果如下:
一、當前全民中醫健康狀態水平:2016年中醫健康指數60.9。數據顯示,健康狀態比例為51.0%,中間狀態比例為31.7%,疾病狀態比例為17.2%。
二、影響健康的因素:
情志
中醫的情志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與人的臟腑功能關系密切。數據顯示,經常有焦慮情緒的居民中41.4%人處于疾病狀態,沒有焦慮情緒的居民中有4.1%處于疾病狀態。焦慮情緒最易導致肝氣郁結,使肝臟功能失調,所以,大家不要一提到養生就首先想到“我該吃些啥”,從精神上減壓也很重要。
其中“女性、高收入、高學歷、30-44歲居民更容易有焦慮情緒。建議這些人群不要好高騖遠,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圍太遠的事,先定一些容易實現的小目標,精神壓力就沒那么大了。
飲食
從飲食與健康狀態的關系看,飲食習慣、飲食結構、及飲食口味都會對健康狀態產生影響。從飲食習慣來看,有吃夜宵習慣的人42.4%處于疾病狀態,有不吃早餐習慣的人36.2%處于疾病狀態,飲食規律的人有14%處于疾病狀態。從飲食結構來看,肉食為主的人25.4%處于疾病狀態、素食為主的人18.3%處于疾病狀態,葷素搭配的人14.9%處于疾病狀態。這可以看出,合理的飲食結構、三餐規律的飲食習慣,葷素搭配的飲食結構更有利于健康。
從飲食口味來看,口味的偏嗜都對健康不利,其中喜歡煎炸食品的疾病狀態人群最高,提倡大家在日常飲食當中,五味不可過偏,盡量清淡飲食,低鹽、低脂更有利于健康。
從保健品使用情況來看,疾病狀態的人經常使用保健品的比例為28.8%,健康狀態的人使用保健品的比例為9%。這說明,人們往往是健康出了問題才開始養生保健,保健意識還有待提升。所以人們在“未病”狀態的時候,就要懂得關注和維護自己的健康,不要等到疾病發生了才開始意識的自己的健康問題,預防永遠比治療更重要。
運動
從運動頻率來看,健康狀態居民每天堅持運動的比例為41.5%,疾病狀態居民每天堅持運動的比例為20.5%。這提示了合理而良好的運動習慣,是維護健康狀態的重要方式。每個人應該根據自己的身體特點和喜好,選擇能每天堅持的運動方式,養成良好地運動習慣。但是,運動同樣也要保持好“適度”的原則,過猶不及,過勞反而會損傷身體。所以,要根據個人的體質,需求,保持“適度”的運動原則,才能有效地維護好健康。其次運動最好不要在晚上日落之時,晚上外界陽氣已虛,人體的陽氣也處于收藏的時候,如果這時候劇烈運動,容易耗傷陽氣,損害身體。
起居
按時起居居民疾病狀態的比例為12.3%;按時起居居民疾病狀態的比例為12.3%,夜貓子型,黑白顛倒和經常加班熬夜,睡眠不足的居民疾病狀態的比例分別為33.4%和29.3%。《黃帝內經》認為:子時是23點到凌晨1點,午時是11點到13點,子時與午時是陰陽大會時,此時睡眠有利于養陰和養陽子覺養陰,可以緩解陰虛,養護氣血,讓皮膚更有光澤,減少色斑,預防早衰,還可以消除疲勞狀態,讓臟腑得以休息,為人體儲備能量。午覺養陽,可以緩解疲勞,提高工作效率,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晚上可用溫水泡腳、按摩頭皮、喝牛奶或蜂蜜等方法促進睡眠。睡前避免劇烈運動、情緒激動和刺激性飲品。
三、常見健康問題
從部位看,數據顯示,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肝、腎、胃、肺和脾,每個部位疾病狀態比例均超過4%。從性質看,數據顯示,在虛證的五個方面,陽虛、陰虛、血虛、氣虛的比例較高;在實證的六個方面,熱和痰的比例較高。
報告建議,養肝應該順應肝的疏泄特性,不要經常郁悶壓抑;不要經常飲酒、熬夜,耗傷肝陰肝血。養腎要注意不隨意進補,以免過溫耗損腎陰,注意節欲,避免過度耗損腎精。養脾胃要注意,飲食有節,饑飽適度,少吃苦寒性的食物藥物,避免損傷脾陽。養肺注意,肺為“嬌臟”,注意寒溫適度,避免外邪侵襲,肺喜潤惡燥,注意避免環境過于干燥。養心要注意,不要思慮過度,耗損心血,不要過度疲勞,耗損心氣。
四、群體差異
1、不同性別差異
數據顯示,女性處于疾病狀態的比例18.4%明顯高于男性的16.1%。這可能是因為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女性越來越多地參與到社會各項事務中來,真正實現了男女平等,但是女性從精力、體力上要弱于男性,所以在相同的影響因素下,女性發生疾病的比例更高。
女性需要面對親子關系、婆媳關系等,更容易產生焦慮的情緒。建議遇到煩惱事時,不妨試試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鮮空氣,進行有氧運動;學會控制好情緒,不斷自我調整……這些都是釋放內心壓力的好方法。
2、不同年齡差異
從20-44歲這個年齡階段,處于疾病狀態的比例最高為23%,45-59這個年齡段疾病狀態比例為11.7%,60-80這個年齡段疾病狀態比例為12.1%。也就是年輕人群的疾病狀態相比老年人而言比例反而更高。
本來二十到四十歲正是身體強健,血氣盛滿的時候,但是近年來,許多疾病都呈現出發病年齡不斷降低的趨勢,20-44歲這個階段正是人生學習和奮斗的階段,透支精力、透支體力的情況經常發生,對健康危害極大,而且人們往往覺得年輕身體好,不注意養生、維護健康,所以這個結果給年輕人敲響了警鐘,工作學習奮斗事業,不應該以犧牲健康為前提。
3、不同家庭結構差異
數據顯示, “小三口之家”(父母與0-12歲孩子的家庭) 疾病狀態比例為25.1%。多見健康問題中部位主要是胃、肝、脾,性質主要是陽虛、陰虛、熱;而三代同堂家庭疾病狀態比例較低為13.8%。
提示如果青年人工作之后還沒有孩子應該與老人分開住,這樣比較有利于家庭成員健康,有了孩子之后和老人一起住更有利于家庭成員健康,這也反映出照顧年幼的孩子對家庭成員的健康影響較大,家里老人分擔照顧孩子的事務有利于全家健康。
4、不同收入、學歷差異
從收入上來看,數據顯示,個人月收入6000元以下居民疾病狀態比例為13.5%,個人月收入20000元以上居民疾病狀態比例為24.3%。
從學歷上來看,數據顯示,初中及以下居民疾病狀態比例是10.2%, 碩士及以上居民疾病狀態比例為33.1%。“雙高”(高收入、高學歷)人群主要健康問題是胃、肝、肺、陰虛、陽虛、熱。
“雙高”(高收入、高學歷)疾病狀態比例高于“雙低”(低收入、低學歷)人群,結合前面的研究結果,高收入、高學歷更容易有焦慮情緒。這提示“能力越高,責任越大”責任往往就意味著精神壓力,生活節湊快,生活成本高,工作壓力、經濟壓力、學業壓力都會在轉化為精神上的壓力,這可能是出現這個結果的主要原因。建議從放松心情、少吃寒性食物、做柔和的運動、飲食七分飽等方面進行養胃護胃。
5、不同居住地差異
城鎮居民的疾病狀態比例18.1%高于農村居民13.6%。出現這個結果的原因是復雜的,整體來看農村的空氣質量較城市更為清潔,農村生活壓力也較小,食材更新鮮等等,農村有利健康的因素較城市更多。
6、不同區域差異
中醫健康狀態有區域特性,華南區居民中醫健康狀態不佳,多見健康問題部位主要是腎、肝、胃,性質主要是陽虛、陰虛、痰、血虛。
健康,是人類的基本需求。然而,健康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本次數據調查提醒我們,影響身體健康狀態的因素有很多,想要保持持續的健康狀態,需要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切實做到飲食、運動、情志、起居的規律化,注重身體正氣、陰陽、臟腑的調理,并持之以恒,只有這樣,才能讓身體處于正氣充盈、陰陽平衡和臟腑調和的中醫健康狀態,起到“治未病”的作用。

關鍵詞:無限極《中醫健康指數研究報告》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