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士力:精準把握行業發展脈搏,貼近消費需求創新營銷
發布: 2017-10-28 15:53:49 作者: 佚名 來源: 金士力

企業戰略的制定不能憑空想象,必須順應行業的發展方向,只有充分把握行業的發展趨勢,在自身區域范圍內揚長避短,做好品牌的培育和自身現代化管理的建設才能走向成功。立足長遠,把握產業脈搏,啟迪思維,創新發展思路。10月26日,我們將目光再次聚焦金士力營銷戰略規劃頭腦風暴會議,與專家進行腦力激蕩。

期間,中國保健協會理事、中國保健協會市場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大宏先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上海交大高端研修課程特聘教授萬鈞教授,醫學傳媒集團華南新聞中心首席記者、站長林家軍先生分別以《大健康時代營養健康產業的使命與機遇 》《新時代對營銷趨勢的思考》《美業和日化市場發展趨勢》為題進行了報告。三份報告從不同角度,對未來大健康產業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預測和解讀,為企業戰略的制定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和視角。

企業戰略的制定不僅要立足現實,更要富有前瞻性,從更高的層面把握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從三份報告的內容不難看出健康產業的發展帶給公眾健康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中國保健協會理事、中國保健協會市場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大宏先生在報告時表示,生命的健康依賴于營養物質的平衡,但是正常飲食難于確保營養攝入平衡,因為營養失衡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借助膳食補充的方式維系和增進健康是必須的。從中國營養健康行業發展的三十年間其概念注解來看,特別是隨著《健康中國規劃發展綱要(2016-2030年)》及《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的頒布,營養健康產業的發展方向更多地從全生命周期的營養與健康角度,研究建立適合于中國人的、食藥同源的、養生為理念的群體營養改善與個性化精準服務并舉的營養健康新模式,這樣的模式是服務中國大眾的、可持續發展的、低經濟與社會成本的。特別是以傳統中醫養生理論為主要基礎的功能食品和以營養素補充劑為基礎的膳食補充劑組成的保健食品,已經成為公眾追求健康的主要消費選擇。隨著2017年保健食品準入管理雙軌制啟動,“營養健康產業”概念出現,中國保健食品市場未來勢必將持續增長,但“藍帽子”仍是必爭之地。
王大宏先生認為,中國營養健康產業自從誕生就呈現出巨大的生命力和中國特色,營養健康企業成為中國保健消費教育的主力軍和收獲者,在政策扶持、資本推動和跨境購的雙重夾擊下,改變時刻都在發生……外因迫使行業變化,非線性市場機會出現,在未來發展考量上,產品能不能滿足消費需要,品牌能不能滿足選擇需求,政策能不能滿足投資需求,科技能不能滿足發展需求是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21世紀健康產業已經成為全球熱點,也將成為繼IT互聯網產業之后的全球財富集中產業。通過對中國大健康市場規模及前景分析我們看到,隨著“健康中國”戰略推進,健康需求出現井噴式增長,大健康產業因此快速興起并迎來蓬勃發展。發展健康產業已成為既定國策,并載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隨著消費不斷升級,健康產業呈現出巨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為美業市場迎來了新機遇和新動力。會上,醫學傳媒集團華南新聞中心首席記者、站長林家軍先生從美容行業發展的六個階段切入,系統分析了生活美容市場、醫療美容市場、日化行業市場的發展趨勢。他認為,生活美容市場作為一個經濟越發達,需求量越大的朝陽產業,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但經過近30發展后,目前已經進入“淘汰升級,快速發展的階段”,傳統渠道必須更迭主體消費,采用新的營銷方式,這樣才能抓住機遇取得更大的發展。同時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整形市場也進入到一個快速發展階段,未來有專業、有品牌和技術實力綜合性整形醫院將占領主流市場,同時小而精專業診所亦有好的生存機會。據預測,至2019年我國化妝品品零售額預計突破2,474億元。隨著日化行業的不斷發展,民族品牌紛紛在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附加值、加強品牌建設等關鍵環節上不斷加大資金及技術投入,林家軍先生認為,對廣大的基層消費者而言,更傾向于選購性價比優良的民族自主品牌,因此國產品牌市場潛力巨大。同時我國消費人群基數大,決定了大部分細分市場都能形成一定規模性,企業在細分市場上都可以實現批量生產和品牌推廣,這些條件易于企業形成多品牌發展趨勢。

分享成長案例,全面把握市場發展方向,主動迎接產業轉型升級機遇,會上除了有關于行業市場發展趨勢的解讀外,在本次頭腦風暴會上公司還特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上海交大高端研修課程特聘教授萬鈞教授為與會人員帶來新時代營銷趨勢的分享。萬鈞教授表示,任何管理或者營銷方法都是建立在一些特定的關于欲望(人性假設)的基礎上。看法決定活法,熟知未必真知。營銷的本質是影響人,反映的是消費者的需要和欲望。市場本身不能以一種推斷去做比較,需要更多的綜合利用,所以服務于消費者的企業,不能閉門造車,要把消費者放在心上,在產品設計、制造中充分考慮到消費者的需求,創新的力量正是來源于對這種需求的把握。
關于營銷,萬教授強調,大健康正在成為全民的認知。心經濟時代作為一種經濟形態將普遍存在更是一種以滿足人的情感和精神需求的主流趨勢。心經濟時代人們以經歷、體驗、覺悟和信仰的方式消費,商品的使用價值被淡化,而其附加在商品上的文化價值、情感價值及其表征意義越來越重要。同時營銷發展的現狀告訴我們,產品的生存力絕不是上市的火爆,而是對消費者需求滿足的獨特性、深刻性,其次是技術的前瞻性。

營銷是一系列習慣,需要時間培養。智能化時代,品牌企業在智能化大潮面前也難逃脫厄運,更多新產品、新品牌的加入,吸引消費者注意變得前所未有地困難。一方面消費者選擇越來越多,選擇的時間卻越來越少;另一方面新媒體不斷涌現,資訊泛濫,傳播成本越來越高,傳播效果卻急劇下降。沒有讓人眼睛一亮的創新,根本不可能讓消費者注意到你,更無談競爭。科技經濟文化發展的結果就是購買方擁有越來越多的主權,所以營銷一定要創新,轉變思路積極尋求產業契合點進行聯動。在談及營銷模式創新思維時,萬教授認為,終端的市場需求與消費升級是前端制造優化升級的原動力,而追求良性競爭的市場環境將從根本上反哺上游,橫向營銷探索的是對產品特質及顧客特質廣度上的創新;縱向營銷更多是對產品價值及市場深度的挖掘。然而,每次橫向營銷的市場成長,卻又需要縱向營銷的深耕拓展,兩者具有互補性,同時運用這兩種營銷能產生強大的營銷合力。

此次頭腦風暴既是總結,也是培訓學習,在專家的精彩報告結束后,相繼開啟了互動問答環節,與會者積極提問,現場氣氛十分熱烈。透過專家不同的視角、創新性的思維以及對我們所面臨的新的市場營銷環境和經濟發展形勢的綜合研究分析,為我們下一步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營銷策略,對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上一篇:天津市委書記陳敏爾,甘肅省委書記胡昌... 下一篇: 金士力營銷戰略規劃頭腦風暴會議在津召開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