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極要坦誠,當事人也應實事求是
發布: 2019-01-26 09:39:32 作者: 佚名 來源: 今日頭條

近日,中國保健品巨頭無限極公司陷入多起消費者糾紛,產品質量問題、銷售人員的夸大宣傳問題等紛紛引發大量網友關注。為應對網友們的質疑,1月23日,無限極公司在其廣州總部召開媒體溝通會,主動通報無限極針對近期投訴的處理進展。
在本次溝通會商,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薛守春先生表示,無限極將積極擁護、主動配合"百日行動",全力配合國家相關部門,承擔起應盡的責任,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行業的持續穩健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此外,薛守春先生還坦誠地公布了近日來18宗消費者投訴的處理狀況,并透露無限極已主動將與投訴相關的20款產品,分批次送往不同省市的第三方機構檢測,在檢測報告出來之后,無限極將及時向公眾通報。
無限極要坦誠了,那些"受害者"的"坦誠"卻遭受了質疑!
仔細梳理無限極近日的消費者糾紛及負面信息,我們會發現一個共同點,大部分新聞的信源幾乎都來自于那些"受害的消費者"的自述。可他們的"坦誠",卻都在近日不約而同地遭受到了質疑。
首先被質疑的便是踢爆本次輿論風波的陜西女童的母親田女士。在1月21日,中國經濟網率先質疑其病歷造假,利用2016年的病歷來為其2017年才服用無限極產品的女兒索賠。報道發出的當天上午,田女士立刻找到醫院補開了一份2018年的病歷,以證明其此前并沒有撒謊。
可網友們的質疑卻愈發多了,網友們紛紛開啟了"偵探雷達",疑點越來越多,但田女士卻一直沒有正面回應這些疑點。

不僅陜西的女童事件疑點重重,河南的19歲梁姓少年,因服用無限極產品患尿毒癥,也是被不少網友發現有很多可疑之處。
在公開報道之中,梁姓少年的父親梁起超先生不只一次地回憶起兒子患病過程。梁起超在多次采訪中都反復表示,其子兒時患腎病,經治療已經基本痊愈,康復出院。

梁起超還多次表示,在其子腎病復發之后,曾用中藥控制住了病情,因此回家。在此基礎上,遇見了無限極的銷售人員,才誤入歧途。

可事實真是這樣嗎?梁家事實上并不只有一個兒子,這位梁姓少年的哥哥梁利歌,曾在弟弟病重時,在某公益平臺上籌款。在這篇題為《他還未曾享受過青春》籌款說明中,梁利歌明確寫明了其弟患病的情況。
在梁利歌描述中,弟弟從患腎病開始,身體就不好。即便當年出院之后,依舊是:"可結石吃藥打針怎么也消不了,一直到現在",并表示其"每天都要吃藥"。
一家人自相矛盾的說法,在梁姓少年的腎病復發之后也是存在的。梁利歌在描述中清楚表示,弟弟出院回家,并非因為其控制了病情,而是因為"實在沒錢,就回家吃些簡單的藥物維持病情"。

而最神奇的是,在新聞報道前一直可以正常訪問的梁利歌水滴籌籌款頁面,在新聞集中報道梁姓少年一事之后,就有人將頁面的內容全部刪除。
除此之外,梁起超自己的前后說法也并經不起推敲。梁起超在2016年5月兒子被診斷"已接近尿毒癥"之時,依舊堅持讓兒子服用無限極保健品,他不斷強調自己是因為無限極的產品貴, "想著扔了太可惜,就是把剩余的部分吃完了"。


可梁起超自己提供給記者的"銷貨清單"中,最后一筆購買保健品的時間為2016年8月23日。由此可見,他并非是在兒子腎病復發之后,想著把剩下的吃完就算了,而是持續地購買無限極的保健品給其子服用。
面對網友們的疑問,這些自稱是"無限極受害者"的人群,一定需要坦誠把事情說得清楚明白。因為網友們的熱心與善良,不應該被某些帶有利益目的的人群來利用。
文章轉自歐洲新聞網,原標題為《無限極要坦誠,那些"受害者"是否也要坦誠一些?》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