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被爆傳銷后變身新港(控股)還能玩多久?
發布: 2019-05-14 11:36:14 作者: 佚名 來源: 上饒新聞網

有位朋友,給我安利某即將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新能源汽車原始股,說現在幾元買,上市200美金,讓我跟他一起 all in 。今天就想寫篇文來實名diss他。

這家即將上市的電動車企業叫“金一集團”,14年注冊,注冊認繳資本為1億,實繳資本為0,熟悉網貸的朋友到這里一定已經嗅到了熟悉的配方——只注冊無實繳的都是耍流氓,粗暴一點可以約等于詐騙本騙了。
來看看企業自己的宣傳:

號稱總資產超過200億,年產值即將突破千億,卻一分錢實繳都沒有。再看他們描述的“全業態輻射”先鋒化巨型企業集團是個啥?用人話來講就是這家公司說自己是做電動車的,有擁有顛覆傳統汽車行業的技術,雖然還沒見到他們自己的車,但即將在納斯達克上 市了,目前正在向社會公眾銷售原始股。除了原始股之外,他們還售賣“會員服務”,最低繳納1000美金會費成為公司的會員,然后邀請朋友加入可以獲得獎金:”做到3.5萬美金就可以拿到5%的獎金;做到10萬美金又一個級別可以拿到10%的獎金;往上還有幾個級別分別可以拿到15%到40%的獎金,做到幾千萬的話朋友入金100萬,你自己就可以拿走30萬到40萬。除此之外你的朋友每發展每一個會員都會對你有獎金獎勵。“這個模式,倉老師已經講過很多次了,就是一種傳銷,只是這次他們又用上新能源汽車+原始股的概念包裝得自己很高大上,實際上自己沒有生產線,所謂的電動大巴路演,還是抱的沈陽華龍新能源客車的大腿。而樣板車也是被扒出來是其他車貼標,根本不是自己生產。再來說吹了幾年的原始股,金一集團宣稱自己已經并購“亞洲資產集團”(美股代碼:ASPZ),即將資產整合在納斯達克上市了,實際上這個ASPZ僅僅是在美股場外交易市場掛牌,只是提供股權交易,遠達不到上市條件。

金一集團以及'會員'們,全然不去考慮這件事情的可行性,也自動屏蔽警告,閉眼吹自己即將上市,從16年吹到17年,現在又在預定9月份的上市夢了:投資3.5元1股,上市至少50美金、200美金,抱著這種美夢,我想很多投資人是真的不愿意醒來。

更有意思的是,早在去年3月份這家公司就因為被舉報詐騙、弄虛作假被注銷,現在他們經營主體搖身一變改成了新港(控股)集團,繼續按照老套路行騙。其實金一集團這種模式一點都不新穎,沾特斯拉的光,近年來電動車搖身一變成為高端形象,實際上電動車早好多年就有了,但這幾年特別多用'新能源'產業+“納斯達克原始股”包裝自己的傳銷平臺,例如前段時間曝光的成都某寫字樓里面,也有這么一家。
來自北京的“中領航科”,同樣宣傳自己突破了“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并將此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現在股價1美金多一點,只要上市那就是10倍20倍的翻,可惜這種天大的好事他們內部的員工消化不了,于是不遠千里來到成都為西部人民帶來發家致富的不二法寶。最后當然是辦事處人去樓空,“股東”們驚覺上當的標準結局。最好玩的是,這家公司吹噓自己掌握的核心科技是“永磁裝置”。當汽車快沒電的時候,只要啟動永磁裝置,自己通過磁力切割線錠子和轉子,就可以在不需要供油供電的情況下永久續航。這似乎是貓每次落地都是落地,而面包掉下也總是黃油那一面沾地,所以把黃油面包和貓綁在一起就可以產生永遠旋轉的永動機一個道理?
說了這么多,想必大家都很好奇這么神奇的永動車長什么樣子?嗯,他們長這樣:以及這樣:輕輕一揭,牌子還是貼的???看到這里覺得,能被這種局忽悠的人,是被“原始股”和“新能源”這兩個詞匯蒙蔽成什么樣子,才能瞎買亂吹啊?真的覺得能造車就很高大上,能造車就能上市了嗎?實不相瞞,倉老師家就有親屬是造電動車的,但效益什么的真的一言難盡,如果這一行真有那么暴利,以及“核心科技”如此容易掌握乃至每個企業人手一個,那倉老師早就是上市公司小郡主,過著國外買島國內私人飛機的優渥生活,不用在這里辛苦打字了。倉老師朋友圈里辛苦營業的親屬倉老師打傳銷的文已經寫過好幾篇了,再次以這個金一集團為例為大家走一波識別傳銷的方式:他們的營業模式說不清楚,簡單的來講你并不知道他們是怎么賺錢的。例如金一這種自己的生產線都沒有的所謂新能源電動車企業,拿什么去上市?講故事嗎?招聘所謂的銷售人員,卻沒有東西賣,只賣會員和原始股。這和其他的龐氏騙局有一定類似。以拉人頭計提分紅的形式發展下線。入會繳納會員費,通常是數額不低的資金或者購買一定數量的產品。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