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緊急通知:要求各直銷企業對外披露的信息與商務部同步
發布: 2019-06-12 10:48:16 作者: 佚名 來源: 直銷中國周刊

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系統將于今晚零點后統一對外披露直銷備案產品和直銷培訓員復核登記信息。今天(6月11日)記者從廣東省商務廳市場規劃與建設處獲悉,已緊急下發了“關于做好直銷備案產品、直銷培訓員和直銷員復核登記信息披露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直銷企業對外披露的信息與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系統同步,并要求企業在中文網站披露復核登記的信息,確定信息真實、準確、及時、完整。

復合后直銷產品減少近半,權健、華林除名
商務部發布《關于發布直銷備案產品、直銷培訓員和直銷員復核登記結果的公告》,向社會依法披露直銷備案產品、直銷培訓員和直銷員復核登記信息。此次完成復核登記的共有89家直銷企業,直銷備案產品復核前(2018年12月底)數量4304種,復核后減少1917種,減少44.5%;直銷培訓員復核前數量2935人,復核后減少478人,減少16.3%;直銷員復核前數量391.8萬人,復核后減少65.1萬人,減少16.6%。
值得關注的是,之前備受輿論關注的權健、河北華林涉嫌傳銷犯罪且未按程序進行復核登記,這是不是就意味著權健、華林已經被主管部門從直銷名單中剔除了呢?雖然還未“摘牌”,從目前的來看已經失去了“直銷資格”。
復核后直銷產品更加同質化
自權健、華林事件爆發以來,縱觀整個直銷行業,一直被公眾詬病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涉傳問題、虛假宣傳問題和產品質量問題三個方面。而此次復核,正如監管部門所言,就是要“解決一些直銷企業直銷產品、直銷培訓員備案信息與實際不符,披露招募直銷員信息不規范,導致消費者真假難辨、監管部門難以監督等突出問題”。商務部啟動此次復核登記,復核遵循依法依規、問題導向、只減不增等原則,對直銷行業在一次清理整頓。其中,直銷備案產品減少幅度達到44.5%,將近半數,足見監管部門決心之大、力道之猛。
根據商務部《直銷產品類別及生產指引》文件規定,直銷產品類別有化妝品、保潔用品、保健食品、保健器材、小型廚具、家用電器六大類產品,且必須取得或符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等相關政府部門的生產資質和許可。個別產品,如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進口保健食品、消毒劑、消毒器械等,都必須按照規定申報備案或取得備案憑證。而復核前直銷的產品從4304種減少至2387種,直銷產品“池子”越來越窄,備案許可直銷的產品越來越少,使原來只有六大類的直銷產品更加同質化。
截斷直銷違法“掛靠”后路
此次復核直銷員減少65.1萬人,減少16.6%,直銷培訓員減少478人,減少16.3%。本次復核登記并披露相關信息將有效凈化直銷市場環境,有利于壓縮不法企業違規“打擦邊球”空間。
近年來,沒有直銷牌照的企業、團隊、經銷商等“借”直銷企業的牌照來獲得“合法”運營資格的現象較普遍。而獲得直銷牌照的門檻較高,正是因為高門檻,在行業內頻出牌照掛靠違法傳銷等問題。
此前,商務部也明確提出,“如有合作方、關聯方掛靠直銷企業,打著直銷企業旗號或借助直銷牌照影響力從事傳銷,而直銷企業提供支持、幫助、縱容或默許的,對合作方、關聯方以從事傳銷活動進行查處的同時,對直銷企業以為傳銷活動提供便利條件進行查處,情節嚴重的,對直銷企業以傳銷共同違法行為人進行查處;如直銷企業負責人為合作方、關聯方違法活動站臺、宣傳或提供幫助、便利,又難以追究直銷企業責任時,對該負責人個人追究為傳銷活動提供便利條件的責任或共同違法責任”。
有關專家表示,“合作關聯方”一直是直銷行業藏污納垢嚴重的地方,一些非法企業或個人通過各種掛靠合作手段,與正規直銷企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然后打著直銷企業的幌子從事不法經營活動。一旦出了問題,直銷企業立馬與其撇清關系,以逃避有關部門的監管和處罰。
此次商務部以直銷備案產品、直銷培訓員和直銷員復核登記的形式,倒逼企業強化主體責任、規范從業人員管理、誠信守法經營,促進直銷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