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警方預警“包你火”涉嫌傳銷,靠廉價的“中管院證書”回應造謠實屬滑稽
發布: 2020-12-22 14:36:28 作者: 佚名 來源: 反傳利劍

近期多地警方通過其官方公眾號發布了一條風險預警提示。預警“包你火”、“火包包”存在涉嫌傳銷、非法集資等違法風險。并提醒廣大群眾,如有群眾參與此類活動或發現線索,請及時向相關部門反映情況和舉報。

6000元買一個“包你火”礦機包,每天只需要背上這個包包走到11000步,就可以獲得100多元的報酬。這樣愚蠢的事你會相信嗎?你不信有人相信!近期,保山轄區內出現有群眾背著“包你火”在街頭“暴走”,其目的就是背著購買來的“包你火”礦機包積累步數賺錢。

據了解,“包你火”礦機包通過手機號碼注冊使用,一個手機號碼注冊一個,由使用者注冊后背著進行步行體驗,通過手機記錄步數,以積攢積分或虛擬貨幣的方式獲取報酬。
自己走走路就會賺到錢這樣的事竟然會有人相信,參與的人都不愿反思,錢會從哪里生出來這樣基本的問題?
據相關部門研判,“包你火”礦機包短時間確實能收到一定回報,但一旦母公司資金鏈斷裂,購買者將血本無歸。該模式存在涉嫌非法傳銷、非法集資等違法風險,請我市廣大人民群眾提高警惕,謹慎參與。另提示:參與非法傳銷、非法集資,不受法律保護、風險自擔,責任自負。
如有群眾參與此類活動或發現在保山時,請及時向保山市公安局反映情況和舉報。請群發擴散!!!最大程度避免錢袋子受到損失!

當天,盈江縣公安局也通過其官方公眾號發布了一條類似的風險提示。該風險提示中提到,近期,盈江縣范圍內有部分群眾背著以6000元一個購買或向他人租借的“包你火”或“火包包”礦機包,該種包包全名叫AI智能廣告礦機,有的群眾投資數萬元購買GM產品。
其結構為一個雙肩包面嵌著一塊電子顯示屏,播放屏背面是一塊電子集成器連接著一個充電寶,電子顯示屏上顯示相關廣告內容,如:“包你火”、“火包包”、“德宏歡迎您”等廣告。
每個“包你火”、“火包包”礦機包通過手機號碼注冊使用,一個手機號碼注冊一個賬戶,由使用者注冊后背著進行步行體驗,通過手機記錄步數,每行走滿11000步就能獲得價值100元的積分獎勵,以積攢積分或虛擬貨幣的方式獲取報酬。

該風險提示還要求,如有群眾參與此類活動或發現線索時,請及時向盈江縣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大隊、盈江縣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盈江縣打擊傳銷綜合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反映情況和舉報。
另外,鷹鑒還了解到,今年4月份芒市警方預警也發布了類似風險提示。該風險提示提到,“包你火”礦機包短時間確實能走路賺錢,一旦資金鏈斷裂,將血本無歸,存在涉嫌傳銷、非法集資等違法風險。
回應造謠?證書廉價
然而,就在多地警方不斷預警的情況下,“包你火”項目運營方竟然向轉載了上述預警新聞的直銷頭條網發送了所謂的聲明文件——《請勿再發造謠文章,請撤下造謠文章,我司保留追究責任的權力》。
該文件內容為:近期有部分媒體發布我司“存在涉嫌非法傳銷、非法集資等違法行為”,在此聲明,我們是有證書的,你們是在毫無依據的情況下發布相關文章內容,你們這是造謠,造謠是違法的,請撤下造謠文章。我們保留追究責任的權力。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文件中提到的這些“證書”。營業執照之類的證書當然無需多談,除此之外,最值得關注的便是“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業模式研究所木炎區塊鏈(數字資產)應用研究中心”的標識。看來,這些所謂的證書是該公司有底氣聲稱部分媒體造謠的資本,可實際情況卻是——這些證書的含金量并不高,花錢就能買到。

對于像上面這種與中管院的合作,近年來是越來越多,中管院常務副院長盧繼傳就曾在“新華視點”的報道中坦言:近年來,有個別內部研究所(中心)搞歪門邪道,靠賣牌子、賣證書斂財。

而頭條資訊平臺也曾在題為《“秒淘惠新商業研究中心”含金量幾何,中管院早已負面纏身》的報道中對中管院的現狀和其證書的含金量有過提及。至于有企業與中管院開展所謂的合作是怎么一回事,我們也曾專門咨詢了該機構的工作人員,對方表示類似的這種合作的費用大概是三年五十萬元。換言之,這種證書純粹是花錢就能買到,更不用說中管院以及其旗下各級機構的名聲在最近幾年也已被業內人士看低。

官方口徑,如何看待
早在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就曾發布公告明確指出,所謂“虛擬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顯然,包你火所發行的BBB幣首先在國內就是不合法的。盡管推廣人員一再聲稱,這個BBB幣將會持續升值。
對于近年來在市面上不斷冒頭的賺錢類APP,新華網曾指出,少數APP為了躲避監管,不在正規應用商店上架,而是選擇在網絡上發帖。與違法廣告一樣,這類APP均需要添加微信并依據對方的指導操作才能下載。目前,賺錢類APP還處于法律真空狀態,需要相關部門盡快制定法律法規加以規范。專家表示,賺不到錢才是賺錢APP的實質,而APP利用獎金誘導用戶發展下線拉人頭的行為涉嫌傳銷。

江蘇省公安廳也曾指出,以走路賺錢為賣點的詐騙手法還有很多,比如騙子通過積攢步數、刷短視頻時長等方式行騙,其實這大多是傳銷和詐騙的手段。當用戶注冊后,會領到任務,完成任務后就能從平臺領到代幣,代幣可兌換現金。若將代幣兌現,要扣除高額手續費,且任務中斷,從此再沒賺錢的機會。這時,用戶會感到“肉疼”,解決辦法有兩個:一是拉新人加入,拉的人頭越多,獲取代幣越多,提現手續費也越低;二是先充值購買代幣,解鎖等級更高的任務,就有機會賺得更多。第一種是典型的傳銷手法,第二種便是常見的“投資類”詐騙。警方提醒,群眾不要通過不明鏈接或二維碼下載APP,下載APP要認準官方渠道。要樹立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天上不會掉餡餅,堅信“高額回報”、“快速致富”等投資理財都是陷阱。不要輕信網絡投資理財推介,對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建議提高警惕。一旦發現被騙,務必要保存相關證據,及時向警方報案。
后 記
近年來,各種各樣的“走路賺錢”項目層出不窮,隨著時代的發展,商業模式也處于快速迭代的狀態,這對正常的市場監管確實提出了更多的挑戰。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