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立春 春陽生發宜養肝 不負春日好時光 ~~
發布: 2024-02-04 11:46:53 作者: 佚名 來源: 和治友德


立 春
今日立春。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意為“開始”;春代表著溫暖、生長。由冬入春,人的抗病能力和對氣候的適應能力較弱,而立春正值萬物復蘇、冬去春來,氣溫仍較低,還會出現倒春寒等自然現象,天氣變化容易導致人體生病,所以立春的養生就顯得尤為重要。

立春陽氣上升,人體新陳代謝旺盛,通過適當的養生方式,與大自然相適應,力求身心和諧,可為一整年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礎。
飲食養生
省酸增甘 清淡少補
《黃帝內經》記載:“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根據五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中醫認為肝氣升發,喜條達,主情志,因此立春養生首先是護肝養肝,飲食關鍵就是防止“肝火上升”。

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因酸味入肝,具有收斂之性,不利于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甘味之品有利于補益脾氣,可以避免肝旺克脾。在五色中,青色主肝,所以應多食菠菜、芹菜等綠色蔬菜,另外建議食用黑米、大豆及其制品。

立春后飲食攝鹽過量易傷腎氣,不利于保養陽氣,所以要減少食鹽的攝入量。此外不論是食補還是藥補,進補量都要逐漸減少,以便逐漸適應舒暢、升發、條達的季節特點。
行為養生
運動適度 勞而不倦
清晨早起,散步緩行是順應春季氣候變化特點的有效保健方式之一。散步宜緩不宜急,全身放松,手臂自然擺動,手腳合拍,呼吸和諧,心怡神悅。散步不必拘于形式,應以個人體力而定速度快慢與時間長短,順其自然。春游、放風箏、慢跑、打太極、八段錦、五禽戲等,都是適宜的鍛煉方式。

隨著氣溫回升,人們應逐漸增加戶外活動時間,以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活動應以勞而不倦、略微出汗為宜,避免大汗淋漓,耗氣傷陽。
行為養生
避免春寒 注意保暖
立春后氣溫變化大,忽冷忽熱,乍暖還寒,空氣干燥。人體陽氣開始向外宣發,皮膚毛孔舒張開放,這時非常易感風寒。尤其出汗時遇冷風,風邪趁機而入,極易發生感冒。

中醫認為風性輕揚升散,為百病之長,風邪入侵頭部最先受損,可引起頭痛、發熱、惡風、咳嗽氣喘等癥。且風邪善行數變,既能上竄達頭頂,又能在經脈和肌肉之間游走,可致關節游走性疼痛、風疹等病癥。春季多風,因此建議大家千萬不要過早減掉冬衣,仍需注意保暖御寒。

心理養生
調養情志 護肝健脾
立春開始后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建議這時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氣,放松形體,使情志隨著春天生發之氣而調暢舒緩,順應養生。
春季肝旺脾弱,消化功能易受到影響,如精神抑郁,就可能出現胸脅脹滿、腹脹腹痛、大便溏瀉等癥,因此需要靜心護肝,以養氣健脾。素有肝病、高血壓病或腦血管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尤其需重視調養情志。

健康小貼士
緩解“春困”建議補充適量維生素
春困又稱“春天疲勞癥”。在天氣逐漸變暖的春天,體內新陳代謝也變得更加活躍,人們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感到十分的困倦,并產生疲勞感。建議可攝取一些瘦肉、面包、乳類、香蕉、黃豆、核桃、牛肝等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以及大麥、雞蛋、菠菜、紅豆、花生等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這樣會讓人精神變好。

此外,維生素A、C、E也有一定提神、抗壓、抗氧化的輔助作用。而對于兒童和青少年,春天也是身體長高的“黃金季”,此時建議適當補充維生素D,利于鈣的吸收。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