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客人民網 康寶萊與專家共話科學減重
發布: 2025-05-13 12:59:43 作者: 佚名 來源: 人民網

體重與人體健康狀況密切相關,超重與肥胖癥不僅是慢性疾病中的獨立病種,更容易誘發其他慢性疾病。通過加強科學體重管理,引導公眾建立健康生活方式,進而降低肥胖及相關并發癥的發病風險與潛在危害,成為構建健康社會的重要路徑。
在2025年“世界防治肥胖日”到來之際,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授馬冠生、北大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柳鵬、康寶萊全球產品創新中心負責人方瑋就養成科學減重方法、做好終身體重管理等話題展開交流。他們倡導全社會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公眾體重管理意識,全面培養個人科學減重能力,及早預防、控制超重肥胖,塑造輕盈、健康的人生。
重視減重聚焦營養
深化健康中國建設內涵
近年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部門陸續出臺了“體重管理年”三年行動等一系列聚焦“減重”的具體舉措,旨在提升全民體重管理意識和技能,預防和控制超重肥胖問題。

現場合影
馬冠生認為,作為常見的公共衛生問題,肥胖影響著人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體重過高或過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現,特別是肥胖或超重肥胖,可能導致患上各類慢病。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體重管理指導原則(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預測,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國成人超重肥胖率將達到70.5%1。如此既增加了患病風險,還會帶來經濟損失”。在馬冠生看來,政策層面對體重管理的重視,反映出體重是衡量個體健康的重要指標,也是促進健康中國建設的維度之一,“隨著健康理念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減重可以成為開展健康事業的小切口,進而促進國民健康、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授 馬冠生
“體重管理年”將持續高質量開展營養和慢性病相關監測2。柳鵬說:“體重管理應遵循綜合治療策略,營養、運動、藥物、手術是常見的四種方法,其中前兩者傾向于生活方式的培養。”“管住嘴”與“邁開腿”是體重管理的兩大核心抓手,他建議在攝入充足能量、為健康體魄打好營養基礎的同時,還應通過運動加快基礎代謝消耗,以能量平衡實現體重管理。針對公眾較為關注的膳食減重模式,柳鵬建議重點人群遵循《中國超重/肥胖醫學營養治療指南(2021)》等營養減重指導,“其中包括限能量膳食、高蛋白膳食、輕斷食、低升糖指數膳食、地中海膳食等多種常見的減重膳食模式,大家可以在專業指導下,參考運用在體重管理上”。
“代餐屬于限能量膳食的一種,近年來消費者廣泛關注代餐類產品在體重管理方面的作用,這驅動著康寶萊努力為消費者提供以科學為依托的代餐產品,并對上市后產品的科學性、有效性、安全性進行持續驗證。”方瑋介紹說,圍繞不同代餐時間對中國超重和肥胖人群體重的影響,康寶萊聯合相關醫療機構開展了近五年的臨床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個性化的營養方案結合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且安全地減輕超重/肥胖人群的體重、體脂和腰圍。科學有效的代餐產品與膳食干預、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組合,為減重減脂帶來更多選擇”。
加強認知消除誤區
全面科學應對減重挑戰
為更好推進減重事業開展,需要調動個體的主動積極性,培養健康的行為意識和生活方式,提高公眾體重管理素養水平,廣泛營造助力減重的良好氛圍,以“內外兼攻”實現科學減重、塑造健康人生。
在日常飲食中,公眾應如何調整膳食結構以實現科學減重?馬冠生提出應限制能量攝入,并提示說:“限制能量攝入并不意味著不吃飯。人體需要多種營養素去維護機體的新陳代謝和各項生理功能的正常運轉,如果將限制能量單純等同于限制飲食,必然會影響身體對營養素的吸收,反而‘顧此失彼’。”同時,他還建議相關重點人群要重視養成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比如三餐規律進食、早餐不能不吃、保持定期運動等,這些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都有助于養成健康的生活行為,這是應對減重的一個核心且基礎的理念宗旨”。
“在營養減重門診過程中發現,患者往往減肥減重心切,但方法不得要領,且認知存在誤區。”柳鵬將常見的減重知識誤區總結為四類:一是超重肥胖并不都是營養過剩所致,也有可能意味著機體缺乏能量代謝維生素、免疫維生素、膳食纖維等有助于促進代謝的微量營養素;二是體重包含脂肪、臟器、骨骼、肌肉、水分等多方面,減重的關鍵在于減少體重里多余的脂肪,尤其是內臟脂肪,不要只關注斤數的變化;三是高蛋白減重膳食模式需要選擇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但要注意避免連同高膽固醇、高尿酸、高嘌呤、高鹽一起攝入;四是輕斷食絕不是簡單的忍饑挨餓,其深層含義是“斷”掉過多的精制糖、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等非健康成分,充足攝取優質的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 柳鵬
方瑋贊同生活方式干預是體重管理的可行路徑,也同樣指出了大家在體重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難以堅持與營養健康知識欠缺是個體減重普遍存在的障礙,這意味著推動體重管理切實落地,需要廣泛建立支持性的環境。從企業的角度看,康寶萊以‘產品+服務’的方式,依托‘營養俱樂部’這一全方位健康服務能量站開展體管馬拉松、團體健身等活動,通過營造具有支持性、互動性的社交環境,幫助大眾積極應對減重難題。同時,康寶萊也幫助營銷人員及時了解營養食品科學領域的前沿動態,持續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從而更好服務消費者”。

康寶萊全球產品創新中心負責人 方瑋
管理體重終身踐行
多方協同構建減重生態
體重管理并非一蹴而就的速成目標,是一場關乎生命質量、需要個體終身管理的健康“持久戰”,也是一項需要社會多方緊密協作、協同推進的系統工程。
“我們發現,減重難、維持體重更難。這恰恰說明,減重是需要持之以恒推進的長期事業。”馬冠生認為,讓減重成為具有持續性的生活習慣,需要建立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也離不開對健康體重持有科學的認知。“一方面大家要正確認識體重和體形,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個體在體重和體形上的差異,體態纖細不等于體重正常,不要盲從錯誤的意識導向;另一方面要遵循科學的減重原則,在限制能量攝入的前提下注重平衡膳食,在減重的同時充足攝入營養,保證生理功能正常運轉”。
在減重營養診療推進的過程中,為確保減重具有科學性、持續性,柳鵬建議患者秉持“知、信、行”的診療態度,即通過儲備正確的知識、樹立科學的觀念,激發減重的主觀意愿,進而去改善生活行為,形成適合自己的減重模式并堅持實踐于生活中,并強調“持之以恒”是讓減重見效的關鍵一招。“‘篩、評、診、治、監’是醫學臨床減重的標準化流程,其中‘治’是核心環節,而讓治療更具成果的前提是讓接受了健康教育、強化了減重意識的患者,將所知所學與診療方案長期貫徹執行下去”。
“體重管理是個人的健康管理行為,更是社會各界聯合推進的健康事業。”在馬冠生看來,“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意味著塑造健康的體重既離不開宏觀政策的支持,以及醫院、疾控中心、醫學高校等衛生專業單位發揮職能作用,還需要交通、城市管理、社區、企業等各個相關領域將減重作為考核指標融入工作中。
在方瑋眼中,助力公眾減重“提速增效”,企業應積極投身其中、發揮作用:“一來在產品端,我們持續投入研發創新,生產更多優質健康食品,為大家科學減重提供更多選擇;二來在行業規范層面,我們參與編纂了代餐領域的法律法規匯編并參與起草相關團體標準,致力于積極推動中國代餐領域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建設。”據其介紹,近年來康寶萊先后舉辦全球健身活動、“跑出健康·奔向愛”活動等團體運動項目,“意在通過倡導‘營養+運動’的生活理念,支持人們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重,健康的生活方式,擁抱健康人生”。
注1:http://www.nhc.gov.cn/ylyjs/s3573d/202412/4cf1905d32304c15ac3bc4446ddb83f1.shtml
注2: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6/content_6959543.htm
上一篇:下一篇: 合規文化月第二周|以正確方式銷售康寶萊...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