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新|前沿對話:提高健康管理效能與釋放活力
發布: 2025-05-21 13:21:36 作者: 佚名 來源: 如新

在"健康中國2030"戰略深入實施的背景下,大健康產業正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5月9日,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直屬媒體中國消費者報社主辦的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聚焦健康管理與消費升級的協同發展。活動匯聚行業協會、醫療專家及企業代表及媒體,如新(中國)作為大健康行業優秀企業代表深度參與本次活動,共同探索行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以下是各位演講嘉賓的核心觀點內容:

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專家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劉作章:
政策、市場、消費升級
支撐大健康產業發展
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專家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劉作章在研討活動中表示,中國大健康產業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其發展得益于政策環境、市場規模和消費升級等多方面因素的有力支撐。
政策層面,國家高度重視大健康產業,出臺一系列利好政策,為產業發展提供堅實政策保障和良好發展環境。市場規模上,經濟穩步增長推動大健康產業市場不斷擴容,展現巨大發展潛力。消費升級方面,消費者生活水平提升,對健康的認知從疾病治療轉向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求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在眾多投身中國大健康產業的企業中,如新(中國)作為外資企業代表,充分發揮全球科研資源優勢,積極探索創新。如新依托全球科研網絡,將前沿健康管理理念和技術引入中國,研發契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如融合中西營養學、利用抗衰老研究成果分析基因表達,為健康管理提供科學依據,還推出營養健康顧問認證課程,培養專業健康管理人才。
作為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副會長單位及直銷行業自律工作委員會輪值理事長單位,如新(中國)積極參與投促會各項活動。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致力于促進中外企業交流合作,搭建平臺、組織活動、開展政策研究、加強行業調研,未來將繼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推動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

如新大中華資深副總裁、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李潮東:
緊跟國家戰略,
以科技創新推動健康管理與消費
如新大中華資深副總裁、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李潮東在活動中致辭表示,此次研討主題 “提高健康管理效率,釋放消費活力” 高度契合《“健康中國 2030” 規劃綱要》。
如新公司在 20 多年前就開始抗衰老和改善基因表達的研究,建立了抗衰老研究中心,擁有超過 100 人的專家顧問團隊和中美兩個一流研發中心。公司認識到發展大健康產業不僅是經濟增長契機,更是一種理念、生活方式和態度,抗衰老是全生命周期的過程,需從早期注重健康管理和體重管理。
在科技創新方面,如新投資加大投入,ageLOC 科技平臺通過分析 25000 多個基因表達信號,揭示代謝抗衰老與健康管理內在聯系,推出一系列產品和儀器,為消費者提供精準化、個性化健康維護和體重管理方案。響應國家衛健委 “體重管理年” 行動號召,推出 TRME 體型管理計劃,通過 “營養 + 運動 + 生活方式” 三位一體干預模式,幫助消費者實現從短期減脂到長期健康管理的轉變。2024 年推出 ageLOC WellSpa iO 智能健康設備,今年下半年即將上市第四代生物光子掃描儀 PRYSM iO,體現公司在健康科技領域的成果。
此外,如新還整合線上線下資源,通過舉辦健康講座、線上直播等傳遞科學健康管理理念,與專業機構合作開展研究,重視專業服務團隊培養,為消費者提供一對一精準指導。
未來,如新將緊跟國家戰略步伐,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與各方開展合作研究,為中國健康管理和體重管理做貢獻。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執行副會長厲梁秋:
關注營養健康食品行業發展,
以科技支撐健康消費需求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執行副會長厲梁秋在交流活動中分享了營養健康食品行業在推進健康消費過程中的情況。
厲梁秋指出,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60 - 69 周歲老年群體規模龐大,為營養健康消費市場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作為醫療健康消費重要一環,膳食補充劑的國際市場需求正逐年攀升。在國內,消費者對營養健康食品的了解日益深入,超過70%的受訪者有過購買經歷,購買渠道也從傳統的藥店、商超,逐步拓展到電商平臺、私域個人媒體等新興領域。
政策層面的大力支持,為行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健康中國2030” 規劃綱要、國民營養計劃等政策的推進,促使疾病治療模式向預防轉移,去年發布的 “體重管理年” 更是成為行業關注焦點。在此背景下,特殊食品領域不斷創新突破。保健食品積極求變,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代表全行業提交的首個新功能 “骨關節健康” 已成功獲批;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和嬰幼兒配方產品,也在老齡化社會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談及消費者需求變化,厲梁秋分析道,當前呈現出三大新趨勢:第一,精準營養需求凸顯,消費者希望獲得更精準化、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第二,代謝健康需求升級,市場需要的不再僅僅是產品,而是系統化的解決方案,這亟需政策紅利釋放、產學研緊密結合以及企業積極承擔主體責任;第三,體重管理需求愈發多維豐富,涵蓋減重、體質管理、體態優化等多個維度。
針對營養健康食品行業未來發展,厲梁秋強調,必須牢牢守住安全底線,以數據為依據推動產業升級。行業要積極融入快消品形態,借助新技術實現創新發展,同時加強科普宣傳,提升消費者認知。他還特別提到, 如新作為協會副會長單位,一直以來積極創新,在結合全球信息科研匯聚的過程中,盡管面臨挑戰,但始終保持初心,不斷前行。如新在產品研發、法規遵循等方面的努力,為行業樹立了良好榜樣。

中國抗衰老促進會副理事長熊吉英:
正確認識、科學防治衰老,
多方協同推進抗衰老產業發展
中國抗衰老促進會副理事長熊吉英在活動中從行業協會工作視角,分享了對衰老的認識、科學防治衰老的方法及實現延緩衰老的途徑。
熊吉英指出,衰老是一個復雜的話題,可分為生理性、病理性、心理性和社會性衰老。生理性衰老是生物自發的必然過程,表現為結構退行性變化和機能減退;病理性衰老由免疫反應衰退等原因導致;心理性衰老表現為思維、情緒等方面的遲緩蛻變;社會性衰老與化學制劑使用、環境污染等外界因素有關。衰老機制雖未完全清晰,但普遍認為是多種機制相互作用的結果,包括基因組不穩定、慢性炎癥等因素。
科學防治衰老可從養成良好習慣、保持樂觀心態、實施健康管理、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入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合理膳食、規律作息、適度運動和個人衛生;保持樂觀心態,積極面對生活中的順境與逆境;實施健康管理,貫穿生命全周期,包括檢測、評估、干預等要素;改善生態環境,利用自然因素和國家治理措施保障健康。
中國抗衰老促進會致力于加強抗衰老和抗衰老基礎科學研究,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她指出,國家政策、行業協會、企業界三個層次共同發力,相信隨著科技創新和聯合攻關,世人期盼的延緩衰老將獲得突破性進展。

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副會長李明:
健康管理需構建全生命周期體系,
從被動向主動健康轉變
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副會長李明在研討活動中表示,當前健康領域面臨疾病譜改變、人口老齡化、國民健康素養有待提高、市場化沖擊、飲食與運動問題、環境問題及大眾健康需求變化等挑戰。應對這些挑戰,需從健康中國戰略出發,構建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體系,將消費規范到不同人群需求中。
李明強調,健康管理與臨床有重大區別,健康管理強調大眾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需自主參與健康管理。
2016 年 10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 2030” 規劃綱要》,為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提供了行動綱領,健康管理從以治療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移,服務內容、研究導向等都發生變化,被動健康與主動健康需結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健康管理帶來更多可能。
健康管理是大健康產業的一部分,大健康產業規模龐大,健康管理涉及領域寬廣,如康養基地、健康旅游、工作場所健康促進等。為調動個體和群體及整個社會的積極性,有效整合資源,應構建起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的健康管理體系。

如新(中國)抗衰老研發中心、
大中華實驗室總監齊瑩:
探索大健康時代健康管理之路,
以科技和品質守護健康
如新公司抗衰老研發中心、大中華實驗室總監齊瑩在題為《“大健康時代” 健康管理的探索之路》的演講中深入探討了中國老齡化社會下的健康挑戰及如新公司的創新實踐。
中國老齡化進程加快,人均預期壽命提高,但慢性病人數龐大,60 歲及以上慢性病發病率高,醫療資源消耗大,健康管理需求從疾病治療轉向全生命周期管理。
如新公司作為健康領域的探索者,在健康防御與抗衰老研究上持續創新。在多年前,如新提出了抗衰老的研究方向:即通過健康干預能夠延緩衰老,在健康中老去。公司創新的引入了ageLOC基因表達科技,通過分析基因表達的變化,探索能夠直擊抗衰老的根源,并將 ageLOC 科技應用于研究護膚和體重管理等健康產品中成分和產品的研究。旨在通過內外兼修的產品,實現健康與美麗共融。近年逐步聚焦體型管理、代謝健康與認知健康。齊瑩介紹,如新代謝健康管理從體型管理入手,通過調整碳水、脂肪、蛋白質及能量等的代謝,如優質的蛋白質,關注低GI及營養素的攝入、促進脂肪代謝,調整碳水的吸收和利用等,同時通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333 + 飲食計劃、靈活輕型的運動實現科學的體型管理,進而實現代謝健康。
值得關注的是,如新即將推出的生物光子掃描儀4.0,運用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生物光學技術,以數十年累積大數據加持,融合AI技術的精研算法,使得其有機會成為走入家庭,日常生活中了解自己的“身體防御指數”的掌上儀器。如新倡導 “精準營養” 理念,根據不同個體的代謝特點和營養需求,制定個性化的營養補充方案,進行健康管理。

北京人民醫院減重與代謝外科主任張鵬:
關注職場人士體重管理,
多手段科學應對肥胖
北京人民醫院減重與代謝外科主任張鵬在活動中探討了職場人士體重管理問題。
肥胖定義為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的異常或過度脂肪蓄積,其分級依據 BMI 體質指數,還可通過體脂率、腰圍、腰臀比、腹圍身高比等指標判斷。我國肥胖人群分布呈現從南到北逐漸加重的趨勢,肥胖會引發多種疾病,如 “四高”、脂肪肝、內分泌紊亂、骨關節病等,增加心血管意外、惡性腫瘤等風險,導致致殘和過早死亡。
張鵬指出,不同 BMI 人群需采取不同的體重管理策略,正常體重人群需注重生活方式管理,預防肥胖;超重和肥胖人群需根據程度采取強化生活方式干預、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措施。
此外,張鵬現場展示了目前世界上最新的減肥黑科技,還為職場人士分享了減肥真諦,即認為制造能量缺口,持續性打破能量天平。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竇攀:
科學管理體重,避免極端,
注重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竇攀在活動中分享了關于健康管理中體重管理的科學方法。
體重管理不僅是減脂,還需控制減脂速度,避免盲目、不科學減重及極端瘦骨嶙峋狀態,因為過胖、快速減肥、肌肉和脂肪嚴重不足都會導致衰老,尤其在女性中表現突出,如雌激素水平下降、皮膚變差、卵巢早衰等。
中國已成為肥胖第一大國,肥胖與飲食文化、生活方式密切相關,肥胖會引發多種疾病,包括腫瘤,因此管好體重至關重要。正確的減肥不應只看體重秤數字,需遵循階梯式治療方法。適合中國人的飲食減重方法有高蛋白飲食、輕斷食、低升糖指數飲食、代餐等,每種方法都有其特點和適用人群,需在保證營養的基礎上進行。運動需像吃飯一樣搭配,包括增肌的器械運動、燃燒脂肪的有氧運動、保護關節的輕量運動等。
竇攀強調,體重問題不僅關乎個人健康,也是影響社會經濟負擔的民生問題。從“治已病”到“治未病”,體重管理的一大目標就是從源頭上預防和控制相關疾病,實現從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積水潭醫院原營養科主任趙霞:
營養助力健康,關注骨質疏松,
全生命周期管理骨骼健康
積水潭醫院原營養科主任趙霞在活動中分享了營養與健康的關系,重點關注骨質疏松問題。
骨質疏松是以骨量低和骨組織微結構破壞為特征,導致骨質脆性增加、易骨折的全身性代謝性疾病,發病時間長,常被忽視,臨床表現為疼痛、身材變形、駝背、內臟功能減退、骨折等,骨折危害大,增加死亡率、再次骨折風險和經濟負擔。
與骨質疏松密切相關的營養元素包括鈣、維生素 D、蛋白質等。鈣是骨骼重要成分,不同年齡段有不同推薦攝入量,需注意食補和避免影響鈣吸收的因素。維生素 D 促進鈣吸收利用,來源包括皮膚光照和食物,我國人群維生素 D 攝入不足,補充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蛋白質是骨骼有機部分的重要來源,還可促進肌肉合成,需保證優質蛋白攝入。
趙霞指出,骨質疏松的營養干預需注重生活方式管理,包括合理膳食、適量運動、糾正不良習慣等。運動應選擇有氧運動、力量運動、負重運動,避免游泳等對骨骼應力不合適的運動。通過健康生活方式管理,將健康窗口前移,可以有效預防骨質疏松,保障骨骼健康。

上一篇:下一篇: 何以如新|一根湯匙撬動保養革命 夢想起飛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