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高薪招聘是陷阱 大學生求職心切誤入傳銷
發布: 2006-10-31 00:00:00 作者: root 來源:

高薪招聘是陷阱
劉志向是陽朔人,今年桂林某高校的應屆本科畢業生,10月11日,他從來賓被解救回來后到桂林的親戚家休養,向我們說起因畢業找工作被騙的經歷,仍然心有余悸。
9月16日,小劉在網上瀏覽招聘網頁時,看到廣州市宏森科技發展公司招聘職員、月薪3800元的信息,于是通過招聘信息上的電話聯系,一位姓朱的經理詢問了他的一些基本情況后,認為基本符合公司的要求,便要他在2日內帶簡歷和3000元到柳州市某賓館面試,并反復囑咐:名額有限,不要錯過機會。這番話讓小劉興奮不已,他連同學、家人也沒有告之,次日一早便趕到了柳州。
當日下午3時,小劉在柳州某賓館308號房接受了該公司朱經理的面試。晚6時,朱經理請他和4名應聘者吃飯,告訴他們:你們被公司招聘了,公司急需人才,飯后送你們到來賓的辦事處接受3天封閉式培訓,隨后到廣州的公司上班,月薪3800元。晚10時,他們被帶至來賓一棟樓內,朱經理說,為不影響培訓,從現在起不許與任何人聯系,并拿走了他們的手機。
從第二天開始,小劉和那4位也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接受了朱經理的培訓,全是有關網絡連鎖營銷的內容,朱經理說公司的業務就是通過網絡開展營銷。培訓結束后,朱經理要他們先交2200元買一套公司的化妝品,說你們的工作就是通過電話聯系,建立營銷網絡,推銷公司的化妝品,進入公司網絡的人越多,你們的收入越高。
小劉這才知道,他們全是被騙來搞傳銷的。他們私下商量如何找機會逃脫,卻被分開兩處,日夜被監視。直到來賓市執法機關前來解救他們。
想起這段經歷,小劉說,當初真是糊涂,為了找工作,對這個公司的情況一無所知就來應聘面試了,如果不被解救出來,那真是度日如年,苦不堪言……
網絡假招聘為何相中大學生
桂林市工商局公消科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非法傳銷活動出現多元化的特點,利用網絡的進行假招聘已成為傳銷組織越來越盛行的“拉人頭”手段。所拉的人除了農民,失業、無業人員外,不少大學生因求職心切也被傳銷組織欺騙,其中剛畢業的大學生占了相當的比例,有的甚至是在校大學生。今年市工商部門在打擊傳銷的活動中,對參與傳銷人員進行調查,發現因受網絡招聘信息欺騙而誤入傳銷的大學生占五分之一。
今年7月初,桂林市公安機關在工商機關的協助下,破獲了廣西有史以來最大的一起網絡傳銷案,抓獲了王某等3名首要頭目,因其非法經營額達145萬多元,涉嫌非法經營罪,8月5日,王某等被七星區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這個以“遠程教育網”為名進行的網絡傳銷,短短數月,就吸引了近千人為下線,其中大多為桂林多所高校的在校大學生和畢業生。該網絡傳銷組織者的手段,就是利用網絡高薪招聘誘騙大學生參與。
7月26日,靈川縣工商局八里街分局與公安部門在八里街一棟出租房查獲兩個傳銷窩點,經對21名傳銷人員逐一審查,發現有9名來自河南、陜西的大學生。
7月底,河北省石家莊某大學大四學生江河、李建文,輕信網絡招聘,誤入臨桂縣城的一傳銷窩點,他倆從被監視居住的出租屋三樓窗戶爬出,試圖沿著二樓窗戶防盜網爬下去脫身,不料防盜網掉落,二人均受傷。
日前,市工商局根據公安機關的確認,正在對不久前參與一起“網絡傳銷”案的數10多名主要涉案人員進行調查,其中就有桂林多名大學生。
這位負責人認為,現在一些大學生求職心切,可是卻缺乏社會經驗,因而對虛假的網絡招聘缺乏足夠的警惕和分辨能力,所以輕易成為傳銷組織者的“目標”,他們在網絡上以“好工作”、“高收入”等極富誘惑性的宣傳進行假招聘,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很容易被誘惑上當,有的甚至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大學生如何防止誤入傳銷網絡
如何防止以網絡招聘為誘餌,使傳銷向大學生的滲透,己經成為擺在高校領導及管理部門的-個新問題。今年國務院決定在全國開展為期一年的打擊傳銷專項行動,并由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全國打擊傳銷專項行動方案》。9月中旬,國家工商總局、公安部對打擊傳銷聯合執法行動作出部署,對己經明確的重點地區,集中力量進行專項整治行動。市工商、公安機關有關人員表示,在此行動中,要堅決打擊、取締“拉人頭”、團隊計酬、收取入門費、利用互聯網形式誘騙學生參與傳銷等違法行為。同時,與宣傳、教育等部門建立聯系制度,定期交換情況,并聯手強化校園及周邊環境的治理,從學校外圍割斷非法傳銷進入學校的黑手。
為防止大學生誤入傳銷網絡,工商、公安執法部門建議:一方面,各高校要針對學生的特點編發宣傳材料,舉辦法律專題講座,剖析典型案例,揭露傳銷的欺騙性和危害性,提高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以及識別、防范傳銷的能力,自覺抵制傳銷。另一方面,大學生參加就業、招聘,應當到政府勞動、人事等正規部門設立的人才交流市場,如果是通過網絡應聘,要特別予以注意,不僅需仔細查詢招聘單位網站的內容,而且要通過當地工商部門查詢有無此單位、以及多方了解核實該單位的真實情況。